一千多年前,客家先民为避战乱艰难南迁。几度南迁的经验告诉他们,保障安全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聚族而居,因此,围屋里常常住着几百甚至上千人,他们同姓同宗,有的还是同一祖先的直系血缘后代,而且围屋采用了围聚向内的结构,非常坚固。
一部分客家先民迁徙到了广东的梅州、河源和惠州一带,其中就包括了惠州。惠州的客家围屋与福建永定、江西赣州,甚至毗邻的梅州的客家围屋都不太相同,福建永定的客家围屋多采用全包围的圆形,梅州的围屋则是半包围的结构,惠州的围屋多为方形三进式的结构,围屋前多还有一个半圆形的水塘。
据介绍,这是受到了广府文化和潮汕文化的影响,比如广府文化中的“茶壶耳”风火墙等,虽然仍强调防御功能,但相比较而言防御功能正在减弱,不仅如此,在惠州的客家围屋中还能找到不少南洋的建筑风格,体现出了海洋客家文化的开放性。
惠州的客家围屋建筑众多,包括崇林世居、南阳世居、张氏祖屋、曲水楼、梁全兴客家围屋等等,其中最为集中的要数叶挺的故乡、惠阳区的秋长镇。在这个有八百多年历史的古镇里,集中了超过80座分别建于明清时期、保存完好的围屋建筑,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山塘尾桂林楼、铁门扇南阳世居等,建筑设计艺术较高的有黄竹坜石狗屋、周田村的会水楼、会龙楼、碧滟楼、叶亚来故居等,以展示客家民俗为主,主要有挺秀书院、秀水楼、牛朗楼、毅诒楼等。
据当地的老人介绍,解放前是秋长围屋的鼎盛时期,解放后住在围屋的人虽然少了,但每逢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当地的客家人还是聚集到围屋,甚至有海外的客家族人不远千里回乡庆祝。不过近二三十年,随着围屋里居民陆续迁出,成为空楼的秋长围屋衰败加速,不少建筑年久失修,严重的濒临坍塌,由于产权属于房屋的后人,缺乏足够的资金和人力对围屋进行修缮和保护。最近几年,惠阳区政府通过政府补助、社会捐资的形式,共投入超过千万元对古建筑进行保护和修缮,并探索通过产权托管的方式规划开发,政府接管,政府保护,开发成旅游景点后,投资人与房屋后人通过协商分享利益。
2010年,秋长镇的两座客家围楼会龙楼和碧滟楼被列入了广东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今年,惠阳区政府表示将继续投入1000万元用于客家文化遗产的保护,修缮、保护客家围屋,打造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旅游区。
会龙楼:遥想当年繁盛
位于秋长镇官山村的会龙楼,是惠阳现存200多座客家围屋当中保存较为完整的代表之一。整个建筑由清代著名华侨领袖、“财政总监”叶健珊出资建造。据门匾石刻记载,始建于清光绪戊子年(1886年)仲夏,历时三年建成,到现在已经有130多年的历史。
会龙楼坐东北朝向西南,围楼宽64米、长68.6米,建筑占地面积4390.4平方米,整个围屋占地约1万平方米。正门有开阔的禾坪,前方还开了一个半月形水塘,有一前围、三堂、二横、四角楼、一望楼,是大型的归善式客家围楼。
巧妙的防御性设计
和其他客家围屋类似,会龙楼的建筑设计也体现出了客家围屋良好的防御功能。建筑四周由高二层,厚80厘米的夯土墙围合,墙上分布瞭望窗口及枪眼,配以前面开阔的水塘和高筑的塘坝,形成较为特别的防御功能。
供出入的门也设计得相当巧妙,尤其是大门更为复杂,门上共有四道防线,包括麻石拱门、烽火槽、门闩、木门,每道防线有其独特的功能,其中麻石拱门、门闩、木门极其坚硬,起到防御攻击的作用,而烽火槽则有防守反击的双重功效。如果有土匪拿刀拿斧或者放火来烧这些门闩,就可以用开水或硫酸之类的液体,从上面倾洒下来,淋头泼身,来破坏敌人的进攻。
入得门内,若不是有人引路,颇需要点时间才能走遍整个围屋。会龙楼纵向分为三路,外开三门,从镶有“会龙楼”的正门进来,先是传统三进式的祠堂,围屋后置“魁星楼”,外围门楼和居室相连,中堂为抬梁式结构,两侧设住房,各居室又以宽阔的庭院相连,内部结构严谨,院落空间布局合理、实用,门楼、祠堂、居室皆用巷道和回廊连接相通,形成“九天十八井”的格局。
不仅是大门易守难攻,围屋内防御工事——走马道,设计得也相当巧妙,据介绍会龙楼的走马道是目前众多客家围屋中保存得最好的,走马道将四角碉楼、望楼、魁星楼都连通了起来,一旦遇到外敌来袭,围屋内的男丁们就可以到走马道来参与战斗。走马道上每隔一定的尺寸就有枪眼,长度大约有40厘米,宽度有10厘米,这个枪眼起一种观察、瞭望,以及对敌还击、射击的作用。
客家建筑细节之美
当然,会龙楼不仅是防御功能方面设计巧妙,其在建筑上更多体现了客家围屋的细节之美。从外面往屋顶望,碉堡楼是锅耳形的烽火山墙,其顶饰一葫芦形饰物,仿照古代的官帽形状修建,寓意前程远大,整体线条优美。门楼、“魁星楼”以及四角碉楼的屋脊上,还保存着精美的灰塑图案,院落内部梁架上的斗拱、驼峰、梁枋、雀替、屏风等分别刻有花鸟、人物、吉祥等图案,并漆以金彩,显得金碧辉煌。墙体壁画以人物花鸟为主,每幅画都有着深刻的寓意,告诫子女要积极、上进、忠孝、友善等等。
历经百年风雨的会龙楼里,从叶健珊起,在此繁衍了八代子孙,叶氏后人也的确不负先人期望,出类拔萃。进入围屋门前的左手边,略带斑驳、排列有序的六块“桅杆夹”记录了叶氏后人曾经获得的功名,其中靠左边的第一块还能依稀辨出,叶健珊的长子叶宝慈,光绪23年在乡试中考为举人。除了秀才、举人之外,会龙楼里还诞生了不少革命人士,其中就包括七个黄埔军校生。叶健珊的幼子叶锋,在广雅中学读书时即参加了相应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的示威游行,之后在香港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展抗日宣传活动,还曾是东江纵队的一员,任东江纵队第二支队政治处主任。
在解放初期,会龙楼曾作为东江革命学校旧址,抗日战争时期,惠阳县委、特委曾在这里办公。如今会龙楼里的叶氏后人早已散布到了世界各地,留在当地的后人也早已经搬了出去,整个围屋成了一座空城,半月形池塘也早就干涸了,里面长满了香蕉树与野草。不过拂开杂草和灰尘,还是能够从略显破败的景象中,遥想曾经这里的人头涌动,各种繁荣。
碧滟楼:繁华旧梦多少事
秋长的另一座百年客家围屋碧滟楼,又是另一段传奇的故事。碧滟楼的故事于清代著名华侨领袖、有着“吉隆坡王”之称的叶亚来有关。农家子弟叶亚来少年时候就背井离乡下南洋,在马来西亚白手起家,经过多年的经营,成为吉隆坡的“甲必丹”(captain的音译,由政府任命的、管理某一地区有关华侨人的事务的职位),还掌管吉隆坡的政令,被当地人称为“吉隆坡王”。
在外功成名就的叶亚来不忘乡里,出资在秋长周田老围村建围楼,就是这座历时三年建设、1889年最终落成的碧滟楼。不过,遗憾的是,叶亚来没有能够亲眼目睹这座见证着自己成就的恢宏围楼,碧滟楼建成后,叶亚来想回国省亲,但是出发前一病不起,第二年病逝于马来西亚。
清代才子亲题楼名
碧滟楼也是典型的客家传统四角楼式的格局,据介绍,当时叶家的四方兄弟正好一人一角,各自管理。三门三进,同面阔36.1米,通进深51.4米,建筑面积1855平方米,内部有形状各异的院落,结构布局得体实用。围屋外墙高大厚实,整个围屋有三扇门,一扇大门,左右共两扇侧门,正门接开阔的禾坪,前方辟有半月形水塘,水塘两端对称矗立多对功名碑。
从远处看,碧滟楼依山而立,非常壮观,高大气派的阁楼建筑还保留着往日的豪华气息。与其他众多古民居相比,碧滟楼气势恢宏,屋顶层层叠叠,外檐装饰华丽,引梁、瓦唇、挡板都饰以精美的雕刻,屋内的墙壁上都装饰有精美的壁画。碧滟楼的盛名从楼名的题字就可以看出,正门上“碧滟楼”三个遒劲大字正是出自清代才子江逢辰之手,江逢辰曾经写出了“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的著名诗句。
改建成华侨博物馆
碧滟楼最兴旺的时候曾经有过二十多户人家,历史上曾经修葺过三次,但都是小规模的修补,并没有进行较大范围的维修,在“文革”期间,碧滟楼没有能够逃过劫难,包括客家围屋特有的朱红屏风等都被拆除,如今,斑驳的堂屋墙壁上仍然保留的“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的标语,还记录着曾经的岁月。风华不再,但脊饰、封檐板雕刻及壁画之间,还能够依稀见到曾经的豪华和贵气。
现在的碧滟楼已经再没有叶氏后人居住,大部分时候都是寂静的,只有到周末或者假期的时候才会因为游客或者影友的到来,再度热闹起来。空置的老屋平常缺乏打理,颓败之象日趋严重,正面外墙上部出现了多道裂缝,内墙有多处程度不一的破损,部分屋顶瓦片坍塌。
2005年,当地政府决定将风雨飘摇的碧滟楼改建成惠阳华侨博物馆,并与叶挺故居等旅游资源整合,建成红色旅游景区,但情况并没有特别多的改善,不过,今年上半年开始当地政府已经着手进行修缮。
将军故里,由此开始传奇人生
除了客家围屋,秋长的另一项重要历史财富,要算是叶挺故居了。
叶挺将军是我军的创始人之一,著名的军事家。1896年9月10日,叶挺出生在一个秋长周田村名叫叶承恩的贫穷农民家庭。4岁时,叶挺开始一边放牛,一边跟着哥哥背诵《诸子格言》。1903年,叶挺进入村里的腾云私塾,跟随先生叶友山学习古文。也是在腾云私塾,当时还叫叶为诚的少年接触了进步思想,立下“好男儿当挺身而出拯救中华”的志愿,并将名字改成了叶挺,取“人要上行,叶要上挺”之意。
1911年春天,15岁的叶挺考入惠州府立中等蚕业学校,在校期间,与一批进步学生率先剪掉了辫子,因而被捕入狱,不久即被蚕业学校开除学籍。在陈敬如的帮助下,叶挺继而进入惠州府中学堂。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的枪声打响,叶挺于1912年春,毅然摆脱家庭、婚姻的束缚考入广州陆军小学第七期。至此叶挺告别周田村的这座由叶挺爷爷建造的老房子,开始投身革命大潮。
1919年初投身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4年赴苏联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领导广州起义,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新四军军长。1941年1月皖南事变中,叶挺被国民党扣押,身陷囹圄,坚贞不屈,在狱中写下著名的囚歌。1946年4月8日,刚从国民党监牢获释36天的叶挺乘飞机回延安,在山西境内飞机不幸撞上海拔2000米的黑茶山,与同机的王若飞等人一起遇难。
为了纪念这位传奇将军,1978年惠州将叶挺故居辟为文化保护单位,但因为缺乏保护和修缮,超过百年历史的叶挺故居非常陈旧,并出现墙壁破损、瓦面破烂、房梁木柱遭白蚁大量啃噬的现象。2001年冬天,惠阳区政府拨款加上社会捐助,对叶挺故居进行了修缮,基本按照当年的样子,保持着岭南农家小院的简朴风格,修缮后的叶挺纪念馆于2003年重新开放。当时总面积1.24万平方米的纪念馆除了租屋之外,还包括了腾云私塾、育婴楼、读书亭以及后来修建的故居广场等,并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个红色旅游景点景区之一。
2007年5月,叶挺纪念馆迁建工作启动,新馆地址设在惠阳区秋长街道周田村叶挺故居后面,馆舍合一。之后几经修改规划,今年9月,投入5000万建设的叶挺纪念园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叶挺纪念园是广东省3个重点红色景区之一,总用地面积达151190平方米,园区包含了叶挺故居、新建的叶挺纪念馆以及规划建设为纪念性景观绿地的展示区。新馆内共7个展厅,包括瞻仰厅、展陈厅、缅怀厅和临展厅。展陈厅在内容设计上以时间为序,以346张照片、141件实物和5个场景来全面展现叶挺将军一生的重要时期和卓越贡献。
不仅如此,目前,叶挺纪念园已经在着手进行三期的规划,一期、二期园区建设主要由政府投资,三期规划为酒店、餐饮、购物等旅游配套,将由企业自筹资金按照规划进行建设。惠阳区计划将叶挺纪念园和周围包括会龙楼、碧滟楼等30多处客家围屋群串联起来,目标利用3-5年的时间打造出一个以红色文化和客家文化为主题的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
■地理坐标
秋长镇位于广东省惠州市中南部,东南与淡水镇连接,西南与深圳市龙岗区、坪山新区相连,北部与新圩镇、永湖镇接壤,东北部新成立惠阳经济开发区。
■历史坐标
秋长镇是客家人聚居区,早在宋末元初就有人隐居于此。之后元明清三朝陆续有客家人辗转迁徙于此,开枝散叶,因而秋长镇也成为粤东拥有客家围屋最为集中的地区,境内有客家围屋200多座,保存较为完整、规模较大、具有较高价值的就有80多座,其中会龙楼和碧滟楼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另有28幢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叶挺故居被评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当地政府整合保护开发叶挺纪念园与周边客家围屋群,计划利用3~5年的时间,将其打造成以红色文化和客家文化为主题的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
■旅游提示
交通:公共交通从广州市区出发,地铁三号线到天河客运站,搭乘从广州到惠阳淡水的大巴,再转车可以到秋长镇。自驾车从市区出发,经广园快速上广惠高速,转入深汕高速,在惠阳出口下,右转,直行约两到三公里,根据路标所示右转,前行约五公里即可到达秋长叶挺纪念园,周边不远处即有多座客家围屋。
美食:当地的客家美食当然不容错过,酿豆腐、梅菜扣肉、盐焗鸡三道自是不必少,到了惠阳一定要试一下惠阳胡须鸡,据说惠阳胡须鸡已经有1700多年的养殖历史,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与龙岗鸡、龙门鸡一起称为三黄胡须鸡,与封开杏花鸡、清远鸡一同被誉为广东三大名鸡,肉质佳、骨骼软硬度适中,脂肪分布合理。另一味东江传统风味名菜黄金酥丸,也极具特色,袁枚的《随园食单》里都有记录,“粤东扬明府作肉圆,大如茶杯,细腻绝伦,汤尤鲜洁,入口如酥,大概去筋去节,斩之极细,肥瘦各半,同纤合匀。”这道菜不但可以堂吃,还可以买来当做手信送给亲友。
住宿:秋长当地住宿条件一般,建议住在惠阳,惠阳有包括新都会、丽景花园、月亮湾等酒店可供选择,如果对住宿有更多要求,或者希望有更多选择,建议住回惠州市区,有佳园等经济型酒店,也有康帝、凯宾斯基等五星级酒店。
文/南方日报记者 钱玮珏
图/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