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演达
邓演达(1895—1931),惠阳区永湖乡鹿颈村(今属惠城区三栋镇)人。是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与新三民主义革命事业的捍卫者和继承人,国民党左派,我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
14岁时被秘密吸收为同盟会员,青少年时代度过10年军事生活,先后就读于广东陆军小学、陆军速成中学、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和保定军官司学校,受到系统的军事教育。1920年春,应邓仲元之召,在援闽粤军任宪兵连连长。是年夏,率督战队参加淡水之役,直捣惠州,建立奇功。11月,任粤军第一师参谋兼步兵独立营营长,从此成为孙中山的积极追随者。1922年6月陈炯明在广州叛变,他奉令东下讨陈,重新占领广州。1923年春,被孙中山提拔为少将参军。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拥护孙中山与共产党合作改组国民党,并积极协助孙中山创办黄埔学校,先后任军校训练部副主任兼学生总队长、教育长等职。注重革命教育和军事训练,同共产党人真诚合作,深受师生爱戴,为黄埔革命力量的团结、发展作出了贡献。1926年7月,广东国民政府出师北伐,邓演达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9月下旬,被任命为攻打武昌城的攻城司令,夺取了武昌城。9月下旬,湖北省政务委员会成立,兼任武汉行营主任并任湖北政务委员会委同,中央农民部长。在他的建议下,中央成立了土地问题委员会,并与毛泽东一起在武昌举办了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大革命失败后,赴欧、亚十几个国家考察研究,以寻求中国革命的道路。在莫斯科与宋庆龄等发表了《对中国及世界革命民众宣言》,旗帜鲜明地阐述三民主义的真义,并决心与新旧军阀决裂作殊死斗争。充分表现了他在反革命逆流中忠勇奋发,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1930年5月回上海。8月9日,正式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即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选出中央干部会,他被推选为总干事,会上还通过了由他起草的政治纲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政治主张》,明确提出“复兴中国革命”、“建立以工农为基础的平民政权”的主张,进行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中国的前途——必将建立社会主义。因此,为蒋氏所不容。1931年11月29日由于叛徒的出卖,邓演达被秘密杀害。这位具有政治远见,战功显赫的将军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而壮烈牺牲,时年公36岁。惠州市人民为了幻念,在西湖南苑公园兴建了演达亭。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谷城远写提名。亭前,竖立邓演达身穿军装的铜像,政府还重修了他的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