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首 页  客家动态 客家研究 客家人物 客家风情 客家文苑 客家经济 客家县区 客家大观园 客家论坛 牵手客家 联系我们
 
客家会之窗
 
专题介绍
亮丽的风景线:惠州客家民俗风情摄影赛
弘扬客家精神:参观叶挺故居和崇林世居
缘定七夕:万人相亲大会
惠州市政协副主席谢仕强在惠州客家文化论…
济济一堂论客家:惠州市客家文化论坛
惠州市客家文化系列活动开幕式晚会主持词
编者的话
领导关怀
惠州市客家文化系列活动工作方案
当前位置:惠州客家 > 客家人物
客家人物
朝阳无限好黄昏更有为
——记惠州市气象局退休工程师赖兆周
□徐勇   伍先飞
 
  2003年盛夏,在美丽的古城惠州,笔者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访了惠州市气象局退休工程师赖兆周,他热爱气象工作,在气象科学领域中辛勤耕耘了40多个春秋,积累了宝贵而丰富的实践经验,渐渐成长为一位气象专家,更成为惠州气象事业起步与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人。尤其令人钦佩的是,他退休后老有所为,发挥余热,受聘于惠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笔耕不辍,不仅继续为惠州的建设与发展贡献力量,而且圆了少年时的作家梦,谱写了一曲“朝阳无限好,黄昏更有为”的人生颂歌。
 
漫漫人生跋涉路    孜孜不倦奋斗情
 
  人类历史长河中,50年只不过一瞬间;人生的50年,却把少年变成了老年。
                                            ——引自赖兆周《50年历程的简要回顾》
 
  赖兆周于1936年11月出生在广东大埔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此时正是华夏民族灾难深重的年月,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蹂躏,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使他和旧中国千百万人民一样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人小就缺吃和穿,因此个头不高。虽然他的父亲是一位中医,医术精良,医德高尚,但英年早逝。无奈之下,他的母亲只好带着九个尚未成年的孩子从镇里回到乡下,靠给别人做工以换取一点微薄的收入维持家计。苦难的童年他只能断断续续读书。解放后,读书虽不会太难了,但乡村小学没有条件办高小毕业班。直到1950年秋天他才到镇里继续读六年级。他天资聪颖,刻苦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次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中学,那时党和政府对贫苦农民子弟读书的条件非常优惠,不仅免交学费,成绩优秀的每月还发给9元生活费。
  1954年初中毕业前夕,他已经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毕业后他返乡参加农业合作化运动。作为一名青年团员,他内心有如同一团熊熊烈火在燃烧,喷薄炽热。他斗志昂扬,把全部的智慧和精力投入到农业合作运动中,由于表现良好,见习期满后成为国家干部。
  1956年春,党和政府号召知识青年参军参干,他经组织同意报名参加,但因体质达不到飞行员的要求,后被招到广东省气象干训班学习,从工业部门转入气象部门。学习结束后,受组织委托,他带领10名男女青年到山西建立了多个气象站。1957年,他参加全国气象专业统一招生考试,顺利考取成都气象学校(今名为成都气象学院)。通过三年的刻苦学习,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临毕业时,山西处气象局人事处的人来到学校,要求山西来的学生回去工作,但当时国家的气象专业人才非常紧缺,学校考虑到赖兆周品学兼优,是调干生中的佼佼者之一,适合当教师,所以分配他到广东湛江气象学校当教师,传授气象科学知识。在教学中,他为人师表,一边教诲学生,一边巩固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不久,国家执行“八字”方针,压缩文化教育事业,要裁减青年教师,他被调到肇庆气象台担任天气预报员。1963年,惠阳地区成立气象局,他又被调来惠州筹建惠阳地区气象局,从此开始了新的人生之旅。
  自进入气象部门后,他辛勤工作,无私奉献,并坚决服从组织分配,“党叫干啥就干啥,党指向哪里就冲向哪里”。他先后建过站、当过观测员、教员、填图员、资料员、技术检查员和政工干事,还当过“五·七”干校学员、专案员,干校回来后担任预报员、办公室主任、预报科、业务科长等职务。几十年来,他诚实做人,踏实做事,辗转南北换了七八个地方、十多个工种,单预报科就三进三出。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上进心,促使他争分夺秒,刻苦学习和钻研预报技术,并由此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世纪70年代,惠阳地区每年的全区预报技术攻关会战都由他主持,在实践中他不仅锻炼和提高了自己的组织能力,技术上也有了突破性进展,他撰写的《应用湿有效位能制作天气预报》论文填补了当时广东天气预报技术领域的空白。他曾多次在全省会议上作经验交流与介绍,全国各地包括中央气象台、大气所都曾派员来惠阳地区参观、指导。80年代初,他先后出席过全省、中南和全国的预报学术研讨会,在大会上宣读自己的论文,篇篇论文都博得与会者的好评。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党对国家干部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当时惠阳地委要求没有大专以上文化的科级干部,必须通过各种学习达到大专水平,对此,他结合工作不能离职学习的实际,选读中文和政治系刊授,并参加高等自学考试,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和写作水平。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他把自己毕生的智慧和心血都奉献给了气象事业。工作中他足迹坚实,一步步走上学术舞台,至1997年1月退休,40多年的气象工作使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除1986年获“国家气象局科技进步三等奖”、1989年获“中国气象学会科普先进工作者”称号外,他先后10次被评为市(地)、省科普先进工作者或积极分子、连续两届评为市科协系统“十佳会员”,还被评过优秀党员和优秀干部。
  此外,他还精心研究,善于总结,喜爱文学并笔耕不辍,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至退休时止,他已在国内30多家报刊上发表科普文章100多余篇(约30多万字),学术论文80余篇(约16万字),其中不少获省、市(地)不同等级奖或优秀论文奖,撰写的论文被选入《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文选》、《当代社会科学文库》、《中国新时期社会科学成果荟萃》等,并出版了《惠州市气象志》,《天下雷害知多少》、《中国气象发展史简述》、《新中国气象事业50年》和《避灾生财》等多部个人专著。1994年,他被选入《中国当代地球科学家大辞典》,1997年被选入《中国百科学者传略》。
 
日暮苍龙还行雨   老树春深更著花
 
  几度春秋和寒暑,专心编修《惠州志》;字斟句酌忘迟早,时无虚度便神怡。
                                         ——引自赖兆周《老树春深更著花》
 
  退休后,经过深思熟虑,他根据自己的实际,结合自己是天气预报工程师并担任过20余年科级干部的身份,给了自己一个好的“定位”。1997年春,他在《惠州日报》社领导的推荐下到惠州市人事局,从事一份文字工作。三个月后顺利完成任务,他又受聘于惠州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当编辑,“老夫聊发少年狂”,拿起笔杆写文章。
  虽然他曾是《惠州日报》的优秀通讯员,但到地方志办公室后,撰稿、审稿与向报刊投稿两者间可以说是“小同而大异”,从事地方志编审工作、要求严谨求实,容不得半点虚假和马虎。为了尽快适应新工作,他抓紧时间刻苦学习,小心求证并大胆实践。在编篡工作中,他努力克服年老体弱的困难。编辑第一本《惠州年鉴》时,他患低血压,身体不适,经常头晕,但为了使《年鉴》能够按时出版,他白天坚持上班,晚上才赶到医院打吊针治疗。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在他这种奋不顾身的精神鼓舞下,通过同志们的共同努力,《惠州年鉴》终于如期赶上国庆50周年献礼,并荣获全国地方综合鉴“装帧版式设计”、“框架设计”的一、二等奖。
  自退休后的6年多来,他与同志们一道精诚团结,紧密合作,先后出版了约8万字的《惠州大事记》,15万字的《惠州商业步行街建设志》、并自费出版了16.5万字的论述气象与经济关系的专著《避灾生财》;参与编辑、出版5本《惠州年鉴》(每本120万字);在国内10多家报刊上发表150余篇近10万字的文稿,体裁涉及到科普、散文、杂文、政论、书评、游记、民间故事、报告文学等。其中,题为《今日长缨在手,定能缚住苍龙》的报告文学和史料《光辉的50年》被国务院体改出版社评为“优秀作品”,被选入企业文化丛书《走向卓越》。今年初夏,他撰写的长达六千余字题为《气象信息与商业活动》的论文,在中国西部经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被专家组评审获优秀论文一等奖。前不久,他通过深入学习“十六大”文件,撰写了一篇《建议举办农民致富讲习所》的文章,刊于2003年第9期《求是》杂志。笔者采访他时,他正在为中央党校征文撰稿。他在单位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尊重领导、团结同事、关心下属、党内外威信较高,1996年冬单位成立离退休党支部时,他虽还未办理退休手续,但党支部副书记的职务已留待他任,并连任两届长达7年之久。
  除此之外,赖兆周曾在惠州大学地理系兼职,给学生讲授《气象·气候·天气》课程,并到中学作科技讲座,向青少年宣传科技知识。他还兼任政协惠州市及惠城区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特约研究员,发表过多篇研究论文,其中《洪涝灾害对惠州农业经济的影响》等3篇文章被国务院改革出版社和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评为优秀作品,有1篇被第三届全国当代文学征文选拨赛评为二等奖。他的笔耕行为感动了惠州市文联,2000年和2002年他先后被市作家协会和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吸收为会员,圆了少年时的作家梦。对此,2003年4月9日《惠州日报》“晚清·连载”专栏对他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深度报道。前不久,惠州市老龄委和惠州电视台联合摄制了《日暮红霞尚满天》的三集电视剧,在惠州电视台两个频道于10月7日—11日连续播放。此片在惠州30万老年人中挑选了11位老人作为代表,介绍他们的先进事迹。在第二集中,专门介绍了赖兆周老有所为的事迹,引发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嘉言懿行堪风范    道德文章著精神
 
  退休已过七年长,苍天保佑身健康。能为祖国献余热,永远不忘共产党。
                                     ——引自赖兆周《但得夕阳无限好   何须惆怅近黄昏》
 
  追溯赖兆周工程师的足迹, 不禁让笔者油然而生一股崇敬佩服之意。古语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大半生是敢于拼搏,勤于奉献并取得丰硕成果的岁月,他已在人生数十年的漫漫跋涉中,通过博学、奋斗和积淀,厚积薄发,渐渐达到人生高峰,令人高山仰止。取得这样的成就,除了笔者在此文前述的志存高远和辛勤拼搏外,恐怕是他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文章使他的人生获得成功。概括起来他的优秀品质和道德风范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注重学习,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学如逆不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跑马,易放难收”这则名言,形象地说明了学习的重要与连续性。赖兆周在几十年的工作与生活中,深知学习的重要性。因此,无论工作有多繁忙,日子如何奔波,他时刻不忘学习,以使自己能够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步伐,童年时代,他结合自己家贫体弱不能从事重体力活的实际。萌发当作家的愿望;中学毕业后,他回乡参加合作化运动,后来粤东党校学习,成为国家干部,边读马列及文艺理论著作,边写读书笔记,积累了创作的原始资料;20世纪60年代,他任政治处宣传干事,负责辅导全区气象系统学“毛著”群众运动,他自觉学习政治理论,为后来搞创作明确了政治方向;改革开放后,他广泛宣传气象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结合工作需要系统地进行科普创作;20世纪80年代初,他担任专职学会秘书长几年,抓紧攻读中文刊授,为后来创作打下了初步的理论基础。可以说,他的生命时时处处都写满了“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人生箴言。
  时刻不忘党对他的教育和培养。忘记过去等于背叛。在他的思想深处,时刻牢记是共产党解放和培养了自己,因而他对党和人民满怀一腔赤诚,哪怕是国家三年困难时期,他的体重从106斤降到88斤曾多次晕倒在值班室里,也从没有动摇对党的信任,他忠诚和服从党的领导,坚信祖国会富强,人民会富裕。尤其在阶级斗争年代,他经历了1955年的“肃反”、1957年的“反右”、1958年的“大跃进”以及随后而至的“反右倾”、“四清”和“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政治运动,而每次运动他都能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面对现实,遵纪守法,牢牢把握住正确的政治方向。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老有所乐,精神矍铄。他认为退休后,不应蹉跎叹息,而应该乐观面对现实、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晚年生活既可以在家做点家务,也可以学点琴棋书画,或者养鸟种花,含饴弄孙。他对“乐”有独到的见解,他的晚年有六乐:不与人攀比,知足常乐;儿女学有所成,事业顺利,孝敬老人,闲暇时儿孙归来团聚,享受天伦之乐;听听音乐,有时自哼老歌曲从中取乐;每天坚持1小时看报读书,增长知识为读书乐;早晚到公园散步,欣赏自然美景是户外活动乐;与亲友写信或通电话,有时去探望叫亲情乐。如今,赖老身心愉快,精神爽朗,真是“心中无私体自康”、越活越年轻。
  赖兆周,这位岭南人民的优秀儿子,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求实、诚实、踏实、扎实。这“四实”,也许是他取得成就的缘由。他传承了千百年来其先民们的优秀品质,以自己高远的志向,执著的精神,进取的雄心,在人生的道路上辛勤跋涉,努力工作,写就了令人艳羡的精彩人生。对于这样一位尊敬的长者,我们由衷地敬佩并真诚地祝他健康长寿。
  ——选自2003年12月王夏子主编,花城出版社出版的报告文学《世纪名流》第六卷作者是《长江文艺》的作家。
更新日期: 2011/8/30     浏览次数: 1445
字体:[小] [中] [大]
上一篇文章:东江工农红军副总指挥郭瘦真
下一篇文章:闯虎穴斗顽敌

Copyright © 2024 惠州客家.all rights reserved IE6.0,DPI:1024×768
本站第 7305826 位访客(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