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首 页  客家动态 客家研究 客家人物 客家风情 客家文苑 客家经济 客家县区 客家大观园 客家论坛 牵手客家 联系我们
 
客家会之窗
 
专题介绍
亮丽的风景线:惠州客家民俗风情摄影赛
弘扬客家精神:参观叶挺故居和崇林世居
缘定七夕:万人相亲大会
惠州市政协副主席谢仕强在惠州客家文化论…
济济一堂论客家:惠州市客家文化论坛
惠州市客家文化系列活动开幕式晚会主持词
编者的话
领导关怀
惠州市客家文化系列活动工作方案
当前位置:惠州客家 > 客家人物
客家人物
富善桑梓

——记惠州市惠阳区民营企业家林云甫
                 □杨广文    徐光


 

 引言

  他一身简朴,讲着一口地道的客家方言,勤俭、沉着、乐观、豁达、敏锐而雷厉风行。在充满坎坷的人生道路上,一波三折,在商海的拼搏中沉浮,终究铸就了辉煌的业绩。使人感叹、激人奋进!他就是镇隆妇孺皆知的老客家人、民营企业家林去甫先生。


生于平海    长在贫世



  1944年,小云甫降生在惠东平海镇的一个贫苦家庭。奇怪的是,他出生后长达3个多月,双眼竟然没睁开,到第4个月,才睁开慧眼,打量着这战火纷飞的世界。为此父母为他起名林帝送,后才改名为云甫。父亲林福,家徒四壁,连老家能居住的瓦房都倒塌了,也无力维修,只能带着妻儿老小到外打工。

   小云甫就是在喝薄粥,啃红薯,吃野菜中长大的。家境的贫寒使他读书的事拖到了10岁才有了眉目。但由于他天资聪慧,记忆力和接受能力强,学习成绩很优秀,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奖励。
  1963年,正是他初中毕业的那一年,家庭的贫困使他缀学。蒋介石叫嚣“反攻大陆”,他毅然报名参军,被选入空军学校。因为历史原因,他在部队被除名,保家卫国的壮志破灭。他离开部队半年后,所谓历史问题才被澄清。
  19岁的他,开始了在社会的大熔炉中锤炼了。他先后跟随着父亲和哥哥到惠州下角、惠东平山、龙岗坪山等地缸瓦厂打工谋生。成年累月下来,没有一件象样的衣服,下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衣服脱下洗好,等凉干后第二天再穿,一直是粗布烂衫、破帽遮掩,御寒度日。
  1968年,年当22岁的云甫与女朋友胡运金喜结良缘,有了自己的家庭。但穷得叮叮响的他,连个“窝”都没有,不得不寄居在妻子娘家里。那时的他,真有说不出的滋味。
  从出生到有了妻室儿女的他,尝尽了人生的艰辛。有了二男一女后,依然被生活压得几乎喘不过气来。他冥思苦想,为什么老是那么穷?穷根怎么拔?穷则思变怎能么变?但在那年代,要想富起来,谈何容易?1976年和1978年,他那辛苦了一辈子的父母相继去世!父母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也正是在1978年,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一个天赐良机悄悄地向他走来。


果敢承包    扭转命运


  在惠阳县镇隆镇楼寨和楼下的缸瓦厂,是集体所有制企业,但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导致产品质量屡屡出现问题,生意因此而每况愈下。拖欠工资,连办公费用都捉襟见时。当时的厂班子决定实行承包责任制,并想到了林云甫。
  掌握制造缸瓦工艺的云甫,毅然果敢地承包了缸瓦厂。他很快就找到了原先存在的症结,实行了大九阔斧的改革。技术上的改进创新,降低成本,实行质量监督,提高产品质量,把工作任务和责任落实到人,同时进行奖罚制度,充分调动起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一年,就扭亏为盈,第二年后,企业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由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经营当中,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经过几年的拼搏,他终于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在1982年,他回到了老家——老鸦山,买了200平方米的地皮,修建了一个真正属于他自己的家。那时,他走到父母的坟前,热泪盈眶,梗塞地说:“阿爸、阿妈!我们有家了。”


经商路上    起伏浮沉


  1986年8月,合同期满,他结束了人生的第一次投资承包。
  同年10月,林云甫又回到了镇隆,租赁了100平米的店铺,开始了他第二轮创业,营销陶瓷的生意,取店名曰“云甫陶瓷”。由于承包缸瓦厂时创下了好名声,许多顾客慕名而至,生意很是红火。两年过后,就扩展搬到了新五街。
  春去秋来,光阴似箭,他的5个儿女也相继长大成人。事业、家庭,都有了质的飞跃。
大儿子在广州汽车修理学校学习了一年回到家后,他决然支持长子林杏辉投资成立了云峰汽车修配厂。期间生意火爆,收入丰厚。然而正也所谓“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依”。修理一出租车时,由于线路老化短路而不慎起火烧毁,结果一家伙赔偿了23万的巨额!为儿子刚创立起来的事业,一下子跌入了低谷。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犹如冰点击痛着林老全家人的心。
  然而,林老和他的长子并不轻易放弃!他在朋友的帮助下借来了数万元,总算是渡过了难关,最后恢复了元气,一家人的欢笑再一次绽放。
  随着改革开放的稳步发展,国家的政策是一年比一年好。经过林老的苦心经营,如今,他在镇隆发展创办了妇孺皆知的“云甫购物中心”,有日用百货、家用电器、床上用品等等,拥有店面约达3000平方米,由次子林杏浩协助经营。两千年过后,经营地域不断延伸,事业不断扩大。在新墟镇、深圳龙岗先后开了分店。大儿子还将回笼资金,在龙岗投资自办了一家工厂,命名为“杏辉厨具公司”,生产发展至今,业务蓬勃,生意蒸蒸日上。
  截至2000年,他的5个儿女也都已先后成家立业。现在的林老,不仅自己事业有成,而且是子孙满堂。这个一手由他组建起来的林家,可谓历经艰难险阻,突破层层难关,淌过万条巨浪,总算如他所愿,成了一个社会主义下的一个富足的小康之家了。


富不忘本    回报社会


  林老夫妇今年都六十好几了,生活依然如故,简朴而不忘回报社会。他想起创业的历程,无不感慨万千。他常说:“创业艰难,致富不易啊”!但富不能忘本,不能忘记党的恩情,不能忘记父老乡亲。一句话,“富了要兼善天下”。
  在镇隆经商几十年来,逢年过节,给孤寡老人、敬老院置备凳子、风扇、彩电等物品和捐赠现金,亲自去嘘寒问暖。对当地教育事业捐资支持,校舍破旧了、设施不完善了,他二话不说,慷慨解囊;儿童节捐钱送物,同欢共舞。镇隆一五保户李育才,生活艰苦不说,还满身疾病无钱就医,他得知后,又当即送去几千元,并一直资助他到今天。对镇隆老年活动中心亦经常捐钱捐物,又支援了3个军烈家属对象等等。对困难人群,他如冬后春风,送去生活的生机,点燃生活的希望。他的善举,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衷肠,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广大群众相当高的评价。
  时值2003年11月,由于美名远扬,众望所归,他在广大林氏宗亲的大力支持下,当选为“粤东林氏宗亲谊会”的会长。
  在大亚湾西区樟树布的山岗上,有一座他们粤东林氏的族冢,它也是目前在广东省内发现****的明代族冢墓葬,面积约为3000平方米!
  当他任职后,觉得林姓人都有责任和义务来关心这件非同寻常的大事,也转告了他的两个儿子,立即组织广大的同宗族人召开了紧急会议。在他的带领下,拉开了申办国家历史文化遗迹保护单位的序幕。自2003年底开始,终于在2004年8月申办成功,于2005年1月27日举行了立碑庆典,“林氏合葬族冢”成立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4月,他又乘胜追击,和会内宗亲一起,将会所申办成立为合法的社团组织,隶属于“惠州市客家文化经济促进会”的下属机构,会所更名为“惠州市林氏族冢文物保护委员会”。紧接着,又申办了族冢文物保护单位所处位置地皮(约3万多平方米)的合法保护权,并正在兴建门楼和保护带。
  他,可谓为林氏立下了千秋功绩!而在这长达3年的时间里,他为氏族的公益事业,又先后捐出了近10多万元的巨额资金,为其氏族的文化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回报社会的情怀、他的善举,当之无愧为社会的又一楷模。
2006年8月,他又被选取为人大代表。
 


结  语


  现在的云甫,虽已高龄,但说起话来仍然是声如洪钟,气势磅礴;走起路来如风驰电掣,很多青年也自叹不如。他的一生,就如同高速运转的马达,又象晴天温柔而下的河流,偶尔又像暴雨过后奔腾而下的大江。
  这几年,他还开始关注祖国的国防建设事业。他说,我的能力还不够大,但有生之年,一定要为我们祖国的国防建设事业出点薄力,我的子孙后代也一样。我虽然没什么文化,但艰苦走过来的一生,最起码懂得,我们富了家不能忘了国,国家不强大,我们的家就不会有保障。我早在90年代的中期,才明白当年自己的家为什么这么穷,我们的人民和国家为什么会这么穷,而现在,国家又为什么走向了富强。他希望,神州大地的千家万户,都能早日富裕起来。
  老客家林老,我们向您敬礼!

更新日期: 2011/8/30     浏览次数: 3322
字体:[小] [中] [大]
上一篇文章:东江工农红军副总指挥郭瘦真
下一篇文章:敢拼才会赢——记惠州市蓝星宝石厂总经理蓝敬良

Copyright © 2024 惠州客家.all rights reserved IE6.0,DPI:1024×768
本站第 7296401 位访客(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