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圆梦
蓝家老小11口人,兄弟姐妹九个,他排行第九,是最小的一个。全家生活仅靠双亲在三亩多的贫瘠水田里做文章。一年到头,早出晚归、栉风沐雨的,收获却甚微,可又无别的手艺可在农闲时出外挣钱,生活极其艰苦。乡亲们也一样,整年累月与泥巴打交道,炎炎烈日烤炙,呼呼寒风刺骨,从不放弃只有微薄收获的劳动,只满足简单的衣食住行,好象就要这样别无他求地度过一生。 生于斯,长于斯。蓝敬良对自家和乡亲的谋生把式、生活状态,他从小耳濡目染,可谓印象铭心。他父母的说教,也给了他很多现实的思考。父亲说,过去的已走远,现在形势好多了,可以外出谋生创业。他也清楚,本村有点头脑的青年都外出了,留下的是老人、妇孺和低文化的青年。但他想,他们这样做也只是徒劳,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家乡贫困落后的境况的。 蓝敬良年纪虽轻,但却有自己明确的想法和目标。他说,穷山沟终无用武之地,读书便是唯一的出路。他从上小学开始,读书就非常用功;生活上的艰难,更成为他拼搏的动力源泉。这样一直坚持下来,到了1985年,他以优异成绩考进了本镇的重点中学——松口中学就读高中。 松口中学是松口地区的“最高学府”,是周围村镇四间初级中学、六间小学的师生和家长同心向往的学校。蓝敬良考上松口中学,不仅荣耀乡里,而且更是他人生命运的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点,因为考上了一所好的高中,意味着他的一只脚已踏进了大学的门槛。这时候,他已步入青年时代,思想更为成熟,目标也更加明确了。在高中学习期间,尽管学习上、生活上还是遇到诸多困难,但他还是以顽强的毅力、坚定的信念,支撑着他完成了高中学业;他响应的祖国的号召,毅然到大西北去,成了新疆粮食专科学校的一名学生。 他说,当他接到录取通知书时,全家真是欢呼雀跃!说到这里,他突然关了话匣子——显然,他沉浸在那甜蜜而兴奋的回忆之中了。
闯荡商海
无疑,好的品质会让人终生受益。蓝敬良的家境艰难,但并未挫伤他的意志和进取之心,反而成为他一生的良师益友。 在新疆读书期间,他家里仍然没有更多的财力支持他,但他在学习和生活上,作风上不改从前:勤奋,坚持;硬是靠国家助学补贴完成了三年的全部学业;到毕业时,他被学校分配在当地工作。 由于形势急剧变化,他被调到百货公司工作,改了行。他反复思索:当售货员可不是自己的专业,能否趁此机会出去创业?此时不搏,更待何时!于是,在单位领导的同意下,办理了“停薪保职”手续。他先在新疆开皮鞋贸易商行、摩托车行,尔后又在广州开了水果批发商行,但生意都不怎么旺,盈利也不大。 但三年换“三行”的商海实践,让他有了一本最基本和最初步的“生意经”,产品源自同一个厂家或产地,质量相差无几,没有特点、技术含量不高,市场进入门槛低,只要有本钱,谁都能做。竞争对手不断增加,供过于求,市场饱和。市场狭窄,仅内销而无外售。 无庸置疑,这一本生意经是他日后经营事业并取得成功的原始财富。
初步发展
蓝敬良是一个地道的有心人。他从电视、杂志里收集并整合了众多信息后,发现国内女子在穿着打扮上流行宝石首饰,很多人用宝石制作的图案搞室内装饰,很多人喜欢宝石玩具。于是他决定开一间宝石厂,制作宝石首饰,销往国内外市场。 1997年,在博罗县四角楼村,蓝敬良办起了家庭宝石加工厂。当时,由于资金紧缺,只能租赁农户的大厅作工场,小型机械设备,也是自己设计、安装的。生产生活条件甚为艰苦。他和十几位工人同吃一锅饭,只住一间房。说到此处,他也是暗自庆幸,机器能运作自如,不料加工的定单数量也越来越多。仅过了一年,工厂就从原来的来料加工发展为自产自销。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扩大了作坊,完善了机器设备,工人也增加到30余人,销售量节节上升。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大厅式的工场已满足不了需要。所以在2000年,他跟当地干部群众商量,购买了近万平方米的地皮。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有模有样的“蓝星宝石厂”展现在村民们面前:办公大楼、厂房、宿舍、饭堂拔地而起;篮球场、足球场、停车场座落有致;道路畅通、水电到位;套房式的宿舍,空气流通、采光好、舒适自然。因此吸引了不少民工前来应聘,宝石厂的工人一下子增加到了300多人。 生产和销售规模扩大了,团队壮大了,管理就严峻地摆在眼前。他说,把别人当人,就是管理的本质。管理人员各司其职,职责分明,对工人采用情感管理方法,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关心工人,有求必应,有难必帮。他不仅抓生产,还抓时事学习、文体活动。 在市场管理方面,他同样坚持以人为本,重信誉,讲商道,与商家建立双赢、多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以优质的品牌,合理的价格,人性化的服务,赢得了海内外商家的信赖。目前,他的产品已打入国际大市场:韩国、英国、东南亚各国等十多个国家。国内的展销市场有北京和广州。今年,按外商的要求,大批量生产加工项链、耳环、头簪、手镯、戒指等流行宝石首饰。 一定要以增加村民就业机会和增加农副产品收入为基本出发点。他接父亲来惠州,让父亲安享晚年幸福。家乡需要做点公益事业什么的,他亦慷慨解囊——近两年来,他为博罗、惠州的“梅县同乡会”公益捐资两万多元。 蓝敬良,一个普通的客家汉子,一个常怀感恩之心、用实实际际的公益行为,关心人群,回报社会的客家汉子——着实令许多人钦佩,让许多人倍感暖流汹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