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首 页  客家动态 客家研究 客家人物 客家风情 客家文苑 客家经济 客家县区 客家大观园 客家论坛 牵手客家 联系我们
 
客家会之窗
 
专题介绍
亮丽的风景线:惠州客家民俗风情摄影赛
弘扬客家精神:参观叶挺故居和崇林世居
缘定七夕:万人相亲大会
惠州市政协副主席谢仕强在惠州客家文化论…
济济一堂论客家:惠州市客家文化论坛
惠州市客家文化系列活动开幕式晚会主持词
编者的话
领导关怀
惠州市客家文化系列活动工作方案
当前位置:惠州客家 > 客家人物
客家人物
圆梦录


□赖兆周


  圆梦,《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有两种解释,一为“迷信指对梦境进行解说,以预测吉凶”,一为“实现梦想”。
  少年时因家贫,缺吃少穿,没有长成一副耕田汉子的体魄。心想:人生几十年怎么过?想着想着,突然萌发了当作家的梦想,这是读了高尔基、高玉宝的作品后萌发的,他们未读几年书,能成为作家,我为什么就不能呢?我想事在人为,为在志。只要像两“高”一样下苦功。或许可以梦想成真的。解放初期,党关心贫苦农民子弟,我考入中学后,作家梦又演变为工程师梦。中学读书时,我立志要升大学,当工程师。初中毕业时,国家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受经济力量所限,不可能让更多青年去读高中升大学,我只好按党的要求回乡当知青,参加农业合作化运动。
  这样一来,两梦泡汤。不,还是那句老话:事在人为,为在志。脚踏实地搞农村工作,体验农村生活,写日记、看文艺作品,成了回乡后的业余爱好。回乡三四个月后,被中共大埔县委选派到粤东党校学习,1955年1月派至国营工厂当统计员。此时,以为真的进入到工程师成长的环境了。干了一段时间,才知道100余人的工厂,只有一名工程师。且都是大学工科毕业,干了几十年才当上的。面对现实,我的心有点凉了,不,不能凉,到工人中去学习他们的无产阶级高贵品德,为今后写作收集、积累资料。次年4月,因飞行员体检不合格,调广州在省气干班学习气象知识。
  这一来,学写作、当作家又成了泡影。学习结束后的金秋时分,被组织指定带队10人上太行山,帮助山西省建立气象站。
在黄土高原上抗风沙、战严寒(零下40℃)建起气象站后,留在塞外当观测员。1957年春,中央气象局发出了北京、成都气象学校要在全国气象系统中招收在职青年的通知。喜讯传来,无比兴奋。原来在广州买的一套高中课本,原打算自学三年报考大专院校中文系的念头打消了,赶紧报考中专。获准后则努力备考,当时认为广东人因文化素质比山西好,考赢山西人是理所当然的。当年暑假参加全国统考后,果然金榜题名,被录取到成都气象学校深造三年,又使我向圆工程师梦迈进了一步。毕业后派回湛江气象学校任教,此时,自修大专课程有了更好的条件。从教一年又因国家遭受三年经济困难,压缩文教事业,减少招生数量,为充实基层台站,我被调去肇庆气象台任预报员、检查员。1963年6月又调到惠阳建台,此后,在惠州安家落户,生儿育女。
  因为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整风整社、四清运动、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教育……,耗去了青春年华,我的工程师梦仍无法如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转入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971年春,从干校回来后,我发奋努力,苦钻专业。十年间在组织全区预报改革攻关会战,通过实践,写出了两篇有一定价值的论文,分别参加了全国和中南片的学术研讨会,并在会上宣读。两篇论文均获好评,其中一篇获得气象系统全国科技进步三等奖,成了20世纪80年代我晋升工程师的“硬件”之一。梦,20世纪60年代该圆的梦,终于在80年代实现了。
  圆工程师梦,这只是儿时立下誓言的一个部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岁月,浪费了很多时间,国家也遭受到很大损失。我决心要抢回浪费的时间,把圆第二个梦摆上日程。在完成天气预报分析工程师职责前提下,攻读函大、刊大中文和政治理论系,并参加全国高等自学考试,边读边写,自1964年发表处女作后的十余年,因众所周知的原因未写过什么文章。改革开放初期,曾写过一篇万字长的小说,寄给《湖南文学》编辑部当时任总编的老同学,他阅后,劝我放弃文艺创作的想法,提醒我结合实际工作,转向科普创作,于是,我开始写气象科普短文。以后《惠州电视报》、《惠州信息报》和《惠州工商报》专门开避了《谈天说地》专栏,谈天说地话经商的作品一篇篇问世,并获好评,我成了这些报的专栏“作家”。地方报纸磨练了笔杆子,几年下来,我成了惠州报界小有名气的人,写的范围也扩大了,新闻、民间故事、书评、游记、杂文、散文、史料、报告文学等作品在国内几十家报刊上发表。
  退休前夕,《惠州日报》社领导征询我退休后愿不愿意到报社工作,我首先问要否上夜班?一听到每月有一半时间上夜班,我婉言谢绝了。尔后,报社领导推荐我到市人事局去干临时工作(审查文件),三个月完成任务后,人事局根据我的文字功底、工作责任心等推荐给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这样,我便从自然科学岗位退休转入到人文科学岗位。在全国数以千万人下岗的形势下,我能被聘用,自然会更加努力做好工作。至2000年,市作协吸收我为会员。至此,我成为全市300多万人中的300多个作家之一,第二个梦,也总算退休六年之后实现了。
  古语云:“人怕出名猪怕壮”,全国几十家报刊发表文章后,引起了报界注意,2003年《长江文艺》来了两位作家采访我,说要我《世纪名流》的报告文学,真使我害怕。同年5月,《求是》杂志上刊了我一小文章更被理论界误解,以为我是“大理论家”,甚至中央党校在内的数十家出版社来函征稿,使我无法招架,只好写了一篇题为《信骚扰》的论文,分别回答各征稿单位。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祖国更加开放,出国热遍及中华大地。本来,能跨世纪又圆了两梦已心满意足了。然而日益狂热的出国潮又涌上心头,第三个梦想——出国旅游又萌发了。人们说人生几十年,如果一下进入天国会有遗憾的,毛泽东除了去过苏联,就到过兴国(江西一个县),最后只好带着遗憾去了天国。
  2005年金秋,在女儿陪同下,到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两国三地旅游,终于圆了出国梦。
  纵观今生今世,虽然到了中老年才“三梦”(工程师、作家梦、出国梦)齐圆,也该足矣!

 


 

更新日期: 2011/8/30     浏览次数: 1453
字体:[小] [中] [大]
上一篇文章:东江工农红军副总指挥郭瘦真
下一篇文章:贼钓诞生记

Copyright © 2024 惠州客家.all rights reserved IE6.0,DPI:1024×768
本站第 7303091 位访客(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