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首 页  客家动态 客家研究 客家人物 客家风情 客家文苑 客家经济 客家县区 客家大观园 客家论坛 牵手客家 联系我们
 
客家会之窗
 
专题介绍
亮丽的风景线:惠州客家民俗风情摄影赛
弘扬客家精神:参观叶挺故居和崇林世居
缘定七夕:万人相亲大会
惠州市政协副主席谢仕强在惠州客家文化论…
济济一堂论客家:惠州市客家文化论坛
惠州市客家文化系列活动开幕式晚会主持词
编者的话
领导关怀
惠州市客家文化系列活动工作方案
当前位置:惠州客家 > 客家大观园
客家大观园
客家人过年习俗
  自从汉武帝太初元年,采用“太初历”并规定以孟春为岁首以来,我国民间以春节为元旦,延续了二千多年。辛亥革命后,虽然采用了公历,规定以元月1日为岁首“元旦”,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春节”,然而,至今客家民间传统习惯,仍把农历春节,视为真正的“元旦”。 
     客家人过春节,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十二月二十四日入年界至除夕为准备阶段;正月初一至初五为过年阶段;年初六至元宵节为余兴阶段。进入年界后的准备阶段,家家户户就开始筹备柴片、食油及过年食品,采购猪肉、鸡、鸭,炸豆腐、蒸年糕、做米馃等,尤其是家家户户都要进行一次打扫卫生,清洗门窗、地板、家具等,叫做“扫尘”或者叫“打弹煤”(“弹煤”即火烧烟熏后的灰尘)。临近春节,亲朋之间要互相馈赠过年礼品,过除夕前,大家都要理发洗澡,干干净净过新年。
     客家人在除夕前一天,都会用大木甑蒸“岁(年)饭”,亦称“隔年饭”,供奉祖先神祗时,“隔年饭”要插上12双筷子和12根大蒜(逢闰年要加一双筷子和一根大蒜)。要烧纸钱,供桔子、柚子等,有的还要摆上几枚银元(取意有食有财),“隔年饭”要供奉数日,到了初三早晨,“隔年饭”要重新蒸过,全家人一起食用,取意“岁岁有余粮”,到初五“隔年饭”吃完后,才开始放新米下锅煮新饭,这种吃“隔年饭”的习俗,一直沿袭到现在。
     除夕之夜,客家人有全家团聚的习俗,家人即使在外,也要尽量设法赶回家中团聚,一起饮酒吃年夜饭过大年。菜肴视各家经济情况而不同,一般都会有鱼肉鸡鸭等。吃年夜饭,一般都有一道用地瓜粉加猪肉做成的菜肴,称之为“肉丸”,象征团圆之意。年节这一天,家家都会贴上写有吉祥语的红对联和横幅,大厅里贴上大红的“福”字,猪牛圈里贴上“六畜兴旺”的红条幅,除外还会在许多用具上贴上红纸条,称之为“封岁”、“上红”。除夕之夜,客家人有守岁的习俗,家家通宵达旦灯火明亮,称之为“点岁火”,火笼加炭称之为“沤火桶”。大家团聚一起,辞旧岁迎新春,共享天伦之乐。除夕之夜,大人还有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
     正月初一凌晨,客家人开大门时要放鞭炮,现代人多以正月初一零时,家家户户开门放鞭炮,炮声此起彼伏热闹极了,有的人在开门时,还会在门上贴上“开门大吉”、“万事如意”的红联,在欢腾的鞭炮声中,家家户户男女老幼互相拜年祝福。新年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先人们称之为“三朝”。古时客家人初一早,要按历书中所说的吉利方向出行,以迎喜神。初一早餐,客家人习惯要吃“长寿面”,因为面条长象征长寿。接着小孩要给长辈拜年,长辈要给孩子糖果桔子,有的还会给“红包”,旧称“挂颈”。到亲戚家拜年,一般要带桔饼、糖等礼物,主人备茶果接待,有的还要留饮“拜年酒”吃鸡腿,拜年活动一般会延至元宵后,甚至正月底。
      正月初二,客家人出嫁的女儿,有回娘家探亲的习俗,她们带着鸡、糖果等礼品,回娘家看望父母,与家人团聚。民间习惯,到了初五,客家人有“火烧门前纸”的习俗,意思是“新年到此为止”,接着要转入正常生活生产了,不过,富有人家,会一直玩到元宵节。
     在欢度春节时,客家人还有许多禁忌,比如年初一不能扫地倒垃圾,以防把“财气”扫走。这一天不能到河中挑水,不能动针线,不能打孩子等。尤其是入“年界”后至春节期间,不能说“死”、“病”等不祥的话语,为了防止孩子不懂忌讳,会在墙上贴一张红纸条,写上“孩童之言百无禁忌”,认为这么一贴,即使孩子说了忌讳的话也不要紧。
     从中原南迁的客家人数百年来有着自己的生活习惯与传统,在年俗上更是保存不少与其他地方不尽相同的古朴习俗。客家人过年有着自己相对独立的传统和习俗。他们进入腊月的廿四,就认为是“入年挂”了。也就意味着这个年就开始了。首先要做的是大扫除。家家户户抹抹洗洗,将家居整理得干净整洁。孩子们在这一天也很高兴,大人们要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让他们提前过个小年。 
    客家的主妇们大多勤劳而心灵手巧。年前****的事情莫过于制作过年用的糕点。“发唬谜趁追郏鸹{用的是糯米粉。油炸的蛋散、油角面皮里得添加猪油,这样才能酥脆。”小刘说,男友的嫂子做糕点是把好手,她向自己传授了不少制作秘诀。“年夜饭的主菜是酿豆腐,黄豆要隔夜就浸泡。”在小刘印象中,嫂子在这个家里里里外外是把好手,一直在张罗着过年的一切。蒸发唬⒄籼鸹{、炙酒,忙个不停。嫂子说,除了这些天大家吃的,还要准备出更多的储备着,正月十五之前的亲朋好友间走动,你来我往的,都需要用些糕点打点。 
  按祖客家人传统规矩,正月初一至初三是不许从外面带“青”进来的,所以过年前,嫂子从地里摘回不少的蔬菜。听她介绍,从前养猪的时候,还要把春节好几天的猪草打齐了。 
     年夜饭是丰盛的。客家的年夜饭与其他地方大致相同,鸡鸭鱼肉样样不少。这天,菜要煮多几样,分量也比平时足,吃不完放着,表示年年有余。鱼丸、肉丸和客家的酿豆腐当然是这天的主菜。小刘说,这些东西平时在城里都吃得上,可能是过年的心情不同,在这里吃着,感觉味道鲜美,更正宗。在男友家,初一早上是要早些起来的,不能睡懒觉。早饭是一顿素菜。据说,这样的习俗是为了提醒晚辈铭记祖先的恩德,不忘创业艰辛。讲究的人家早饭要“赶早”,不希望拜年的亲友或邻居的到来“搅局”。 
     过完年就得操心“开年”的环节了。客家地区一般人家在年初二有个小小的开年仪式。像除夕过年时一样,初二这天,也是先祭祖,然后,准备丰盛的饭菜,一家人围坐一团撮上一顿。据说,吃完这顿开年饭,大家就可以百无禁忌地放手干事了。出嫁的姑娘可以张罗着“转外家”。从前生活清苦的年代,过年只舍得杀一只鸡。一般是年三十杀的鸡,当天并不拿出来吃,用盐腌上,等到初二开年后再斩开来享用。也正因此,咸鸡成为客家菜馆的招牌菜。 
     客家文化传统而古朴,感觉样样新鲜。年前年后的几天,整个村子或者说整个客家文化地区,贴春联、放烟花、舞龙、舞狮,真的很有喜庆的氛围。听老一辈说,从前的老习俗还时兴走家串户“吹新年”。即年轻人组成队伍吹唢呐;敲锣鼓,捱家捱户的恭贺新春,可以讨来个小红包。现在这种习俗已经渐渐少了。 
    春节期间客家地区的村寨,家家都贴春联,贴门神迎新。即便是普通百姓也对楹联十分看重,仿佛不贴“对子”不算过年。在这里,不仅是民居的住宅大门上贴满春联,乡村祖屋、祠堂、杂物间、粮仓甚至厕所和猪圈都得贴上,真正是满堂红,充满喜庆吉祥氛围。“颖川世德,东晋家声”、“河南世德,渭水家声”、等类似的大门堂联随处可见。
更新日期: 2011/8/29     浏览次数: 3959
字体:[小] [中] [大]
上一篇文章:湘 与 将 军 府 老 丞 相 对 对 子
下一篇文章:客家菜

Copyright © 2024 惠州客家.all rights reserved IE6.0,DPI:1024×768
本站第 7303960 位访客(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