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首 页  客家动态 客家研究 客家人物 客家风情 客家文苑 客家经济 客家县区 客家大观园 客家论坛 牵手客家 联系我们
 
客家会之窗
 
专题介绍
亮丽的风景线:惠州客家民俗风情摄影赛
弘扬客家精神:参观叶挺故居和崇林世居
缘定七夕:万人相亲大会
惠州市政协副主席谢仕强在惠州客家文化论…
济济一堂论客家:惠州市客家文化论坛
惠州市客家文化系列活动开幕式晚会主持词
编者的话
领导关怀
惠州市客家文化系列活动工作方案
当前位置:惠州客家 > 客家研究
客家研究
东江文化概念之刍议
□  李笠德
 
  阳春三月,凤凰卫视播出了《正月里走访客家源》真实而生动地报道了东江文化尤其是惠州客家淳朴的民情风俗,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作为在惠州生活、工作了四十多个春秋的一员,笔者在赞叹东江文化丰富多彩的同时,对东江文化的概念、主体与特色陷入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沉思。
  一、“四东文化”中,东江文化是时限较长,范围较广,积淀较深厚的“主流”文化。
所谓东江文化,实质上乃是生活在东江流域的人们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本文特指精神财富的具体反映。它具有如下三个特点:
  地域范围大。东江,发源于江西南部的安远、邬两县之间,主流及其支流几乎流经原惠阳地区(1989年前曾辖河源、惠州、东莞、汕尾、深圳宝安等地)全境,后入珠江,经虎门出海,河长562公里,全流域面积达35340平方公里。要精确计算直接得益于东江水滋润的地方有多宽、人口有多少,实非易事。
  历史时限长。众所周知,“东坡文化”主要反映的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于绍圣元年(1094)至绍圣四年(1097)四月被贬惠州,在惠州过了两年零四个月(940天)的谪居生活,留下各类作品587首(篇)和12处重要遗址,成为惠州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东征文化”主要反映了孙中山领导的广东革命政府先后于1925年2月和10月举行两次东征,历时共三个多月,终于击溃、全歼陈炯明叛军的史绩;“东纵文化”主要反映的是1938年1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组建了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并于1943年12月发展成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留在惠州的东纵战士于1949年1月组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作出重要贡献。至于“东江文化”,其反映的是东江整个地域社会文化现象,其历史可追溯至秦朝古县龙川。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赵佗(华夏族,今汉族)任龙川县令。当时辖地包括龙川,连平、和平、河源、新丰、五华、兴宁、海丰、陆丰以及紫金、平远部分地方,人口约80多万人。赵佗最早在东江地域传播中原文化,故有《佗城开基客安家》之说。可见东江文化源远流长。
  积淀底蕴厚。古代和近代,交通系以水路为主。东江及其支流不仅是东江流域人民互相联系的主要通道,而且是东江人与赣南、梅州、广州等地人民互相交往的主要通道。多少叱咤风云、名垂青史的杰出人物和震古烁今、光照千秋的历史事件都出在东江两岸。而惠州又是东江流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素有“岭南名郡”、“粤东通衢”之称,历史积淀深厚,文化底蕴丰富。
  可见,东江文化实质上是以惠州为中心地位的东江地域文化的象征,是“四东文化”的“主流”。
  二、东江文化是以客家文化为主体,兼容广府文化、潮人文化等多元文化的地域文化。
  一个地域居民所操的方言是传播文化信息的载体,又是当地社会文化现象的缩影。到底什么是东江文化的主体?我们只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对这一地域居民所操方言状况进行剖析、比较,就能找到客案。
  (一)以操客家方言为主的地区
   河源市
  这里的客家人占绝大多数。原因是其地理位置与“客家大本营”(赣南、梅州、闽西)接壤或相近,地处东江上游通江西寻邬河,邻近梅江连福建汀江,受客家南迁影响最早、****。此外,还有一个历史因素,就是在秦朝时曾派三万大军驻扎在以九连山区为中心的古县龙川,当时县令赵佗上书,“求女无夫家者三万人以为士卒衣补”,但秦皇从中原调来的女人只有一万五千人,还有一半守军不得不与当地原住居民畲族女人婚配,以致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阶层,产生了以中原古语为基础,又受畲族影响的“龙川官话”,又称客家话,他们就是最初的客家人,因此,该市所辖的连平、和平、龙川、紫金、东源县、源城区均属“纯客住县”(即客家居民占居民总数95%以上),客家人约有300多万。
  ②惠州市
  本市虽是广东客、粤、潮三大语系交汇区域,但以客家人却最多,约有200多万人,占居民总人口的80%。主要分布在三县地区:龙门县的西部南昆山、北部密溪,中南部的平陵、龙江、麻榨、永汉等地,客家约10多万人;博罗县东部的石坝、麻陂、公庄、柏圹等地,客家人约有30多万人;惠东县的山区、沿海两大片,如高潭、马山、宝口、安墩、新庵、白花等地,客家近50万人;惠城区的芦岚、大岚、矮陂、陈江、小金等地,客家人约达20多万人;惠阳区客家人有20多万,占全区居民总数的95%以上,属纯客住区。
  ③东莞市
  该市“逢山必见客”,如清溪、塘厦、凤岗、大岭山,樟木头等镇居民都是讲客家话的占多数,客家人约近60万。
  ④深圳市的宝安、龙岗等地客家人居多。
  ⑤汕尾市的陆河县系纯客住县,客家约20多万人。
  总之,东江地域共有纯客住县(区)8个,非纯客住县(即境内分布的数量不等的客家村落)9个。据匡算,东江客家约近600万人。
  (二)以操广府方言为主的地区
    地处东江下游,尤其是与广州、港澳接壤或相近的地区,受广府语系影响较大。惠州市辖的地区以广府方言为主的约有30多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0%。主要分布在博罗县西部的石湾、园州、九潭等镇;龙门县的龙城、黄坪、龙潭、沙径、铁岗、龙华、天堂山等镇(当地称龙门话);东莞市大部分乡镇和深圳市区(关内)操广府方言的占多数。
  (三)以操福佬方言(潮语)为主的地区
    汕尾市所辖县(县)居民以讲潮语的为主。惠州市所辖的地方,凡接近海陆丰的乡镇如惠东县的盐州、港口、黄埠等镇居民都以操潮语的为主;博罗县的仍图、杨村、泰美、观阁、龙溪等地,以及惠城区的马安、芦州、矮陂、横沥、水口等地,惠阳区的平潭、沥林、陈江等地亦有部分居民讲潮语。累计,惠州市辖区讲潮语的居民约近3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9%。
   (四)操独特方言的地区
    如惠东县平海镇的“军话”就是一种以北方方言为主,融我省三大语系的混合话。此外尚有畲话(博罗横河、惠东增光)、平婆话(博罗长宁、平安、响水、)路溪话(龙门路溪)等,人口不到5万。
    另据《惠州统计年鉴》载,从1992至2001年间,从外省迁入惠州各地的居民达498706人,平均每年迁入5万人,主要是来自三峡的移民与打工一族。
  综上所述,东江地域居民所操方言以客家方言为主,广府、福佬等方言共存,各具特色,相互渗透,取长补短。惠州市潮人文化经济促进会吴烈胜会长说:“以客家文化为主体的惠州文化,同时蕴藏着潮汕、广府文化的一些特征”。这一论断恰如其分地说明了以惠州为中心地位的东江文化,正是以客家文化为主体,兼容广府,潮人文化等多元文化的地域文化。
  三、模清东江腹地发生的重大历史人文现象,探讨东江文化的真谛特色。
  在祖国辽阔的领土中,东江地域只不过是岭南一隅。然而,这里自然风光得天独厚,历史文化传统源远流长,文物古迹丰富多彩。尤其是作为东江腹地中心的惠州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曾发生一系列震惊中外的重大历史人文现象,使得“天下不敢小惠州”。
  (一)     重大历史事件
     1854(清咸丰四年),归善县东平(现惠城区)人翟火姑在三栋官桥率众揭竿起义,先后攻占海丰、河源、博罗等县城,并攻克九龙司城寨,后又转战粤东,攻入江西,加入太平军,起义前后达十二年之久。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领导的十次武装起义,就有两次发生在惠州,即三洲田起义和七女湖起义。
  1922年秋,澎湃领导了东江民工运动,他到惠东县高潭镇组建了高潭农民协会,成立了********个区级苏维埃政权。
1925年2月和10月,广东革命政府先后两次举行东征,歼灭了陈炯明叛军。
1938年12月,曾生在惠阳区秋长镇周田村组建了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以后扩建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转战东江两岸,深入港九敌后,挺进粤北山区,有力地打击和牵制了华南的敌人,成为中外知名的全国三大敌后抗日战场之一,成为“广东人民解放的一面旗帜”。
上述这些重大历史事件,成为东江文化发展史上熠耀千秋的重要部分。
  (二)     重要历史人物
     这里人才荟萃,英杰辈出。1999年出版的《惠州名人》共介绍了825个名人,其中惠州籍的有488人。较著名的有:明嘉靖间叶梦熊,官至兵部尚书赠太子太保:“民国英杰”廖仲凯、邓仲元、邓演达、叶挺;无产阶级革命家廖承志;马来西亚著名侨领叶亚莱等等,他们都是客家杰出人物。
  同时,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臣,骚人墨客因作官或贬谪南来惠州。据记载,与惠州历史有密切关系的有480多个,如葛洪、李商隐、苏轼、杨万里、文天祥 、宁湘等等。他们均有关于惠州的作品传世。
  (三)     重要历史文物
  东江地域历史文物丰富多彩,名闻遐迩。如誉称“中华恐龙之乡”的河源市拥有集恐龙蛋化石、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足迹遗址三位一体的全国****的恐龙基地。自1971年发现第一枚恐龙蛋化石数量居********。2005年1月28日已领回“馆藏恐龙蛋化石世界之最”吉尼斯纪录。
  去年,惠州市政府分布了市第5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3处,其中以客家围龙屋为主的古民居23处,名人故居10处,革命旧址13处。至此,全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92处,其中省级的7处,市级的183处。另据市委党史研究室普查,全市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共134处,其中:原组织领导机构及重要会议旧(遗)址49处,重要战斗(旧)遗址15处。
  2004年,位于惠阳市的叶挺纪念馆被选为100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也是广东省三个重要红色景区之一。
  (四)     主要文化传播方式与手段
  东江文化所以有较大的积蓄与发展,与其延续传递文化信息的方式与手段较发达分不开。如惠州市区历史上曾办七间书院,最早开办的是张留书院,建于南宁绍兴年间;最后开办的是观澜书院,建于清乾隆八年。最著名的是丰湖书院。曾封为清朝奉政大夫的徐旭曾(和平县客家人),就曾掌教丰湖书院,于嘉庆十三年(1808)五月在该发表了专论《丰湖杂记》,第一次为客家人正名。这是有关客家问题的最早论述,被专家学者誉为“客家人宣言”,对客家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至现代,惠州对历史人文资源的调查研究更为注重。近十多年来,地方史研究和地情人文调查,取得丰硕成果。地方史研究主要是近现代东江地区革命史资料的收集和研究,先后出版了《东江党史资料汇料》等30多部书,约700多万字,记述了民国以来东江地区中共党组织的发展史,东江纵队史,粤赣湘边纵史,还介绍了500多位东江英烈。
  地方志的编篡进展快。市县(区)近十年来相继出版了《惠州乡镇》(1995年)、《惠州市惠城地情500问》(1995年)、《龙门县志》(1995年)、《博罗县志》(2001年)、《惠东县志》(2003年)等等。2004年出版的《惠州志·艺文卷》收录了唐代至1987年的由824位学者所撰的人文社科作品4132篇(部、首、条)。加上以往出版的《苏轼与惠州》、《惠州西湖志》、《惠州文物志》等典籍,为进一步研究东江文化发展史提供了翔实丰富的资料。
  东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据史载,早在新石器时代,东江地域就有人类活动,时属百越之地,土著居民主要是百越族的一支:南越人,还有畲、瑶等少数民族。由于僻居岭南,被封建王朝视为“南  之邦”。故秦汉时就成犯人、战俘流放之地;唐宋时更是贬官谪臣之地;历代屯兵军士及其家属大部分留下在当地;尤其是明朝中叶以后,赣南、粤东、闽西的客家人由于人多地少,不得不迁徒,****之地就是与客家起源地接壤或相近的东江地域;以至清朝,由于朝廷实行“迁界”政策,后又下令复界,鼓励内陆人民前往沿海荒漠之地开垦,凡登记为客籍者均有津贴。于是客家人再以整村或全族迁徒,从大山走到大海。惠阳区,、惠东县沿海一带10多个乡镇现有30多万客家人,占当地居民的大多数,其祖先就是当时客家移民。
  东江地域居民,除了少数土著外,大部分是移民。特别是客家人无论在人数、文化程度、开拓进取精神、生产力发展水平等方面都比土著强、因此,客家文化便逐渐成为当地文化的主体;这里又远离当时朝廷所在地,在古代交通和通讯不便情况下,接受儒家正统思想的束缚较少;同时,由于邻近港澳,长期与海外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容易接受新事物,吸收新思潮,使东江地域呈现了因地制宜,博采众长,兼容开放的氛围和态势,逐渐形成了兼收并蓄,勇于进取,大胆革新,讲究实用的东江客家文化特色。
  总而言之,东江文化就是以客家文化为主体,容纳广府、潮人文化精华,并吸收海外文化长处,不断融合提升,从而形成的富有活力和颇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参考文献
1、  赵洪恩、李宝席主编:《中国传统文化通论》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  广东省惠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编:《惠州乡镇》新华出版社1995年版。
3、  邹永祥主编《惠州市惠城地情500问》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  龙门县地方志编篡委员会编:《龙门县志》新华出版社1995年版。
5、  博罗县地方志编篡委员会编:《博罗县志》中华书局2001年版。
6、  惠东县地方志编篡委员会编:《惠东县志》中华书局2003年版。
7、  惠州市惠城区地方志编篡委员会编:《惠州志·艺文卷》中华书局2004年版。
8、  冯秀珍:《客家文化大观》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
更新日期: 2011/8/15     浏览次数: 1662
字体:[小] [中] [大]
上一篇文章:我学唱客家山歌的体会
下一篇文章:东江麒麟舞的艺术特点及其文化价值探讨

Copyright © 2024 惠州客家.all rights reserved IE6.0,DPI:1024×768
本站第 7306566 位访客(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