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首 页  客家动态 客家研究 客家人物 客家风情 客家文苑 客家经济 客家县区 客家大观园 客家论坛 牵手客家 联系我们
 
客家会之窗
 
专题介绍
亮丽的风景线:惠州客家民俗风情摄影赛
弘扬客家精神:参观叶挺故居和崇林世居
缘定七夕:万人相亲大会
惠州市政协副主席谢仕强在惠州客家文化论…
济济一堂论客家:惠州市客家文化论坛
惠州市客家文化系列活动开幕式晚会主持词
编者的话
领导关怀
惠州市客家文化系列活动工作方案
当前位置:惠州客家 > 客家研究
客家研究
看那唱的山歌


  到那山唱那山歌。这是一句客家名言。每当听到或看到这句话,就会想到至今仍然让人们津津乐道的客家山歌。前几年回到梅州,曾带着在惠州工作的朋友到河堤上听人唱山歌。朋友不懂客家方言,自然听不懂歌词内容。但是,当听我讲那山歌的故事时,他们也是津津有味。

山歌原系天籁声

  客家山歌以浓郁的客家方言和典型的古民歌风格,在我国民歌史中的独树一帜。客家山歌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包括歌词和腔调两大部分。像任何一首歌一样,这两者是既互相关联又可以分开的两个部分,更可以单独进行研究。对于不会唱山歌的人来说,看看客家山歌的歌词,也会感到很有特点:比喻生动贴切,词锋犀利泼辣,蕴藏着机智和幽默,粗野而不乏亲切,体现了歌者对爱情、生活的炽热追求。

  柑子跌落古井心,一半浮来一半沉。
  你爱沉来沉到底,唔好浮起撩人心。

  这首流传在惠州市郊客家地区的山歌,男女都可唱。歌词借用水井中半沉半浮的柑子,形象地比喻对方态度不明,主意不定,让人舍不得又丢不下的无奈心情,因此发出“唔好浮起撩人心”怨叹。

  新做大屋四四方,做了上堂做下堂;
  做了三间又两杠,问妹爱廊唔爱廊。

  这首山歌,以赋的形式,叙述客家住房的结构,既紧紧扣住歌词内容,又以物喻情,借“廊”与“郎”的偕音,用双关的手法,贴切、生动地试探姑娘的男不造作,女不矫情,词义赤裸,表白炽热。这种野性的山歌,巧借比喻,惹人心跳,没有人不喜欢听,连最为当时最为隐秘的性事,也大大方方地唱出来,又不伤大雅。
  宋代理学家朱熹说:“凡是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之歌谣,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
  晚清时期的古典诗歌改革倡导者黄遵宪也曾说:“十五国风妙绝古今,正似妇人女子失口而成。”
  被誉为客家学奠基人的罗香林先生,曾广泛收集、整理、汇编、研究客家歌谣。他在《粤东之风》中作了进一步地阐述:“凡教化、俗尚、习惯,都可以称之曰风……至于风可以能和《诗经》发生关系者,就是因为从前的太史之官,常常要陈列民间的歌谣,以考察人民的风俗,日子久些,使命其所采集的诗歌为风,《诗经》上的十五国风,便是此例。”
  那自由自在地唱的山歌已提示我们:客家山歌所反映的客家社会生活,与《诗经》那个时代的人们在劳动、生产、爱情、婚姻、社会生活等的民风、习俗有着相同之处。《诗经•国风》的《周南•芣苡》,就是反映一群妇女一边在轻快地节奏中采摘芣苡(车前子),一边唱山歌的生动情景,表现出她们通过劳动获得丰富物质的欢快情绪。而最具代表性的则是《周南•关雎》,这是《诗经•国风》的第一篇,也是全书的首篇。这民歌描述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姑娘一往深情的追求,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美满的爱情生活的渴望。后来的客家山歌中所反映出来的女性大胆、热烈追求爱情、婚姻等方面,与这应是一脉相承。
  当人们对客家文化研究越来越深入时,人们发现,客家话保留着大量的古代汉语词汇和读音,未列入普通话的入声,基本上都可以在客家话中找到。
  人们还发现,客家山歌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后来的楚辞、汉乐府以及魏晋南北朝诗赋的影响。特别是从魏晋六朝到唐朝初年,诗歌对客家山歌的结构有着较大影响。客家山歌的歌词一般为七字一句,四句一首,第一、二、四句押韵,不讲究平仄,类似七言古风而不属于七言绝句,是像那个年代的竹枝词。客家山歌除四句体山歌外,还有四句体的变格五句体(五句板)山歌等。
  型的情歌。作者利用“晴”与“情”同音,巧妙地运用谐音双关的手法进行比喻,表面上说天气,实际上是阿哥的歌声好像“无情”,又好像“有情”,难以捉摸,表达了一位初恋少女听到情人的歌声时乍疑乍喜的复杂心情。
  第二首流传在东江一带。以前的茶壶是用铅锡合金打造。锡的客家话发音与喜欢、疼爱的词的发音相同,铅的客家话发音为缘。这两句也是双关。
  兴:是一种凭借自然界的事物,在山歌的第一句以联想做起句,引出歌者内心感情的表现方法。
  如博罗山歌:

  日头落岗坳里黄,鸡嫲带仔转家堂。
  哪有鸡嫲唔惜仔,哪有阿妹唔惜郎。

  又如惠东山歌:

  尽头砍竹尽尾取,几多思想妹唔知。
  一月想妹三十日,一日想妹十二时。

  兴句可以与后面句子不太连贯,内容联系不紧。但是,好的起兴,往往与后面的内容相关联,能够起到借景抒情,情景交  融,能够把读者引入具体的意境之中,从而加深主题。如惠阳山歌:

  戴哩笠麻莫擎遮,恋哩一侪就一侪;
  一壶难装两样酒,一树难开两样花;

  笠麻是斗笠,莫擎遮是莫撑伞。一侪是一个人。
  合山合水合主客
  惠州客家,主要来自粤东、赣南、闽西等地。其传统文化包容了广府、闽南、土著和其他文化精华,形成了独特的风采。惠州的客家山歌同其他地方的客家山歌一样,汇集了许多来自各地的民歌,既有集前人之大成,又有自己的创作。形成了更具开放性、包容性、群众性等特点。从流传的山歌中所看到的客家人迁徙、居住、劳作、生活、习俗、爱情、婚姻、伦理等方面内涵和人文演变,大都与客家人当年迁徙途经之地的土著或先期到达的苗瑶族、土家族、畲族的少数民族的民歌有密切的关家山歌的主体。
  有趣的是,一首客家山歌可以用若干腔调来唱,更多的是,一首歌词的句子,可以分别加入其他歌词的句子,组合若干首山歌。

  一朵红花在水中,想去探花水又深,
  因为探花跌落水,纵然浸死也甘心。

  一朵红花在高山,山又高来路又弯,
  想变蜜蜂飞过去,蜘蛛牵网又来拦。

  这两首是通过换韵置景,道出不同环境中的心绪。
 
  妹子生得凤凰身,眼角尖尖会刈人,
  好比六月狗爪豆,吾曾浸净会晕人。

  妹子生得好人才,哪边风水管下来,
  眼拐打来镰刀样,刈人心肝无血来。

     这两首分别唱出了用饱含深情的眼光看情人的效果。
  上世纪中叶以前,在惠州市今天所辖的惠城、惠阳、惠东、博罗、龙门等地,有男女对驳山歌的风俗。驳歌又叫斗歌,多是即兴而为,临场发挥。驳歌中有一种独特形式叫尾驳尾,即以上一首的尾句做为下一首的首句,这是一种难度较大的驳歌,要求词意要连贯,韵脚也要相同,能给人留下衔接紧凑,一气呵成的印象。
  上世纪中叶以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客家山歌几乎消失。主要原因是现代社会中的社会制度、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技进步和电气化进入日常生活范畴,客家地区的生产方式、客家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文化生活更是逐步向多元化发展,客家山歌已经不再是客家人最简单、重要的娱乐方式,也不是最直接有效的抒发情感的方式。
  80年代,惠州曾对客家山歌进行抢救性地收集整理,汇编了一部分流传的歌词和唱腔。但是,爱意,并含蓄、婉转地要求女方回答喜不喜欢他。
  当人们留连在山歌的海洋中时,会惊讶地发现,从歌谣的角度上来说,客家山歌属于民歌,归属于风诗一类,可以追溯到被誉为“天籁之声”的《诗经•国风》。歌谣最早见于《诗经•园有桃》:“心之忧矣,我歌且谣。”歌与谣有点不同,《毛诗故训传》解释:“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韩诗章句》说:“有章曲曰歌,无章曲曰谣”。传统的客家山歌,大都在田头山野随口即兴歌唱,故多属于谣一类。
  《诗经•国风》收录的160首民歌,采自周朝的十五国(今甘肃、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一带),其中大部分为黄河流域民歌。这些地方,大致上可以说是客家先民的原住地。
  我们从客家山歌中看到:南迁的客家人比当地人迁入时间较迟,只能居住在大山,劈荒垦田,生活非常贫苦。在当时的环境中,山歌可以喧泄他们胸中的悲愤。我们也看到,客家山歌中,“阿哥”、“阿妹”“郎”、“娘”出现的频率最多,这是青年男女表达相互爱恋的情歌。

  河下鲤鱼似妹身,阿哥打网下狠心。
  打鱼不到不收网,恋妹不到不甘心。

  哥像天上一条龙,妹像地上花一丛。
  龙不翻身不下雨,雨不洒花花不红。

  安咯安绝柬会安,安涯老妹豆腐干。
  阿哥安做青石板,越轧老妹越喜欢。

  “安咯安绝柬会安”的意思是:很会为人取绰号,把所有绰号都“安光安绝”了。
客家情歌,野性十足,兴至情来,开口就唱,人们还惊讶地发现,山歌之名早在唐朝时候就存在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句中已有山歌的称谓:“山歌猿独叫”,“岂无山歌与村笛”;同朝代的李益也有“山歌闻竹枝”的诗句。
赋比兴歌句句精
  广东客家山歌的流传,主要分布在梅州、河源、惠州以及粤北部分地区等客家人聚居地。客家人唱山歌随口而出,口语特征明显,有时加入衬词,唱腔变化又显得丰富多彩。最典型的是传承了《诗经》中惯用的“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赋:是一种铺陈直叙事物的写法方法,它是直接叙述要表达的内容,给人以明确、完整的印象。其特点是直而不加譬喻,直接叙事抒情。如龙门的两首山歌:

  嫁郎爱嫁耕田郎,耕田阿哥情过长。
  阿妹同出同劳动,阿哥使牛妹插秧。

  见妹挑担百二三,阿哥心头着一惊;
  心想同你分多少,又见人多唔敢声。

  这两首歌,有人物、故事、情节。属于典型的叙事山歌。第一首山歌通过叙述客家妹子自己对日常的劳作和爱情的理解,描画出客家女青年坦诚、率真的性格和对人生幸福的追求。第二首山歌叙述客家阿哥看到肩挑重担的情妹,惊叹之余,表达出阿哥对她既关心又怕羞的复杂心情。
  比:是用一种事物来形象地比喻另一种事物的文学创作方法。客家山歌里,比喻是最常用的手法。被比喻的事物往往具有生动形象,给听歌者以真实感、形象感,增强山歌的感染力量。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走尽惠州并河源,只交人情莫交钱。
  新打茶壶得人锡,仔细看来系有铅。

  第一首是唐代刘禹锡模仿巴渝(今重庆市)一带的民歌写的竹枝词,后来演变成了客家山歌中典系,还与当地先期到达的汉族的广府民系、福佬民系的方言民歌,与居住在东江一带或沿海的疍民(也叫疍家)的咸水歌、海边渔家的渔歌有一定的交融。有些还作为共同的歌词,互相渗透、广为传唱。这是惠州作为杂居地的必然结果。清末的张元济在《岭南诗存跋》说:“瑶峒月夜,男女隔岭相唱和,兴往情来,余音袅娜,犹存歌仙之遗风。一字千迴百折,哀厉而长,俗称山歌。惠、潮客籍尤甚。”这段话说明客家山歌与土著或瑶畲少数民族有关,也说明当时惠、潮两地还有很多瑶畲少数民族。
现录两首惠州畲族山歌:

  好花生在水中心,想去采花水有深。
  脱开罗衣去采花,为花浸死也甘心。

  阿妹人材盖一村,两排牙齿白过银。
  讲话好比黄莺叫,走路好比风送云。

  再录两首疍家咸水歌:

  日落西山是夜昏,点起孤灯照空房。
  日来想哥样得暗,冥来想兄到天光。

  四个床角摆四盘,中央一盘是猪肝。
  兄当劝妹夹去食,今冥共兄同心肝。

  这些畲族山歌和疍家咸水歌,从歌词、句式上看,与客家山歌相近,只是在演唱中加入不同的衬词,而使句式变化。
样得驳歌有人争
  惠州的客家山歌同其他客家地区的山歌一样,歌词的文学风格丰富多变,题材广泛,意境通俗,语言生动,大致压韵,体现出客家人的热情、开朗、豪放、刚毅、直率、诚挚的民系性格。客家山歌腔调也有100多种,主要有号子山歌、正板山歌、快板山歌、五句板山歌等。客家山歌的种类有抒情山歌、叙事山歌、习俗山歌、尾驳尾山歌、逞歌、虚玄歌、猜问山歌、拆字山歌、叠字山歌、拉翻(颠倒)歌等。抒情山歌尤其是客家情歌,是客惠州会唱山歌的人越来越少,很多年轻人更不知道山歌的歌词和腔调,不少人还把用山歌腔调元素作曲的现代歌曲当作传统的山歌来张扬。这种张扬是无可非议的。因为,每个年代都会有新创作的山歌。上个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就创作了很多与革命战争有关的山歌;建国初期,又创作了很多翻身解放、建设新中国的山歌。如:

  一条大路曲曲弯,一直透到莲花山。
  东江农友齐暴动,要为穷人把身翻。

  山上冇水变荒山,河里冇水变沙滩。
  如果唔系共产党,涯兜样得有身翻。

  传统的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今天,客家山歌已经被列入世界的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是非物质文化得以生存延续的土壤,民众是民间文化艺术的主体。所以,要继承这笔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最起码要依赖客家文化这块土壤。没有惠州客家文化的土壤,惠州的客家山歌就谈不上传承与弘扬,更谈不上发展。但是,今天在惠州再形成大众唱客家山歌的氛围,前景不容乐观。
  客家人曾经为生存、繁衍而将荒野开垦为肥沃的土地;曾经为传承客家先人的文化而编织出客家民系摇篮;曾经为融合居住地文化而营造出客家大本营;曾经为拓展生存空间而建立与其他民系、民族共存的杂居地;曾经为走向世界而铺筑成出海的港口。那么,今天能否将濒临丢荒的客家文化土壤再作复垦,今天能否将客家山歌再度唱响,需要依靠在肥沃的客家土壤上建立的政府倡议引导及其职能部门组织培养;需要依靠汲取过众多客家文化养分的专家学者和热心人士挖掘、收集、整理、普及;需要依靠有能力弘扬客家文化的社会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努力,广大客家人和喜欢客家文化的人们参与,共同努力,才是继承、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根本出路。


(作者系惠州广电传媒集团总编室主任、本会副会长)
 

 

更新日期: 2011/8/15     浏览次数: 1509
字体:[小] [中] [大]
上一篇文章:我学唱客家山歌的体会
下一篇文章:走近东江客家

Copyright © 2024 惠州客家.all rights reserved IE6.0,DPI:1024×768
本站第 7306471 位访客(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