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首 页  客家动态 客家研究 客家人物 客家风情 客家文苑 客家经济 客家县区 客家大观园 客家论坛 牵手客家 联系我们
 
客家会之窗
 
专题介绍
亮丽的风景线:惠州客家民俗风情摄影赛
弘扬客家精神:参观叶挺故居和崇林世居
缘定七夕:万人相亲大会
惠州市政协副主席谢仕强在惠州客家文化论…
济济一堂论客家:惠州市客家文化论坛
惠州市客家文化系列活动开幕式晚会主持词
编者的话
领导关怀
惠州市客家文化系列活动工作方案
当前位置:惠州客家 > 客家研究
客家研究
客家当自豪

——在惠州市客家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报告

钟汉波

  “推百客家,汉族一秀,古居中原,避难南迁,艰苦创业,图展新猷,飘洋过海,遍及五洲。”这32个字,是对客家源流、形成和发展的高度概括。
  客家人源自中原,是中国汉民族的重要民系,经过千余年来多次过徙和艰苦磨难,至今仍然留有明显的中原文化印记。他们刻苦耐劳,刚强弘毅,团结奋斗,开拓进取,为中华民族留正气,为中国建殊勋,为世界创奇迹,涌现出许许多多杰出的各界人才。
 

客家的形成

  中国是个有56个民族的国家,其中汉民族占全国人口的94%。客家不是一个民族,而是汉族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汉族中的一个民系。客相对于主而言,先到为主,后到为客,客家正是古代中原汉人多次迁徙后到达南方的移民群体,他们在基本上保留中原汉族语言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了移居地新异的语言文化,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方言和文化。
  关于客家民系的形成时间,研究客家理论的中外学者众说纷纭,至今无法达到一致,有的说在魏晋南北朝之际,有的说在隋唐,有的说在宋代,有的说在明朝,还有的说在清朝中叶。最早的认为在秦朝,说秦始皇在灭亡六国统一中国后,派遣许多官兵,南下进军粤北的大庾岭和梅岭,后来这些官兵留在粤北不言归,成了广东北江流域客家人的始祖,作为例证的,是广东北江 流域古代文化发达,并有曲江客家人张九龄当了唐朝宰相。
  但是,比较传统、比较权威并得到较多学者认同的是罗香林教授的观点。罗香林认为,客家民系形成于五代至宋初。他在《客家源流考》一书中,把客家先民和客家自中原迁徙过程分为五个时期:
第一时期在317年至879年,因为东晋受“五胡乱华”的影响,自中原迁至鄂、豫南部、及皖、赣沿长江南北岸,至赣江流域;
第二时期在880年至1126年,因为晚唐受黄巢起义的影响,由上述第一时期旧居地,再迁至皖南及赣东南、闽西南,以至粤东北边界;
  第三时期在1127年至1644年,宋高宗南渡,因为受金人南下、元人入主中原的影响,一部分客家先民从第二时期旧居地迁至粤东和粤北;
  第四时期在1645年至1867年的明末清初,因为受满洲人南下及入主中原的影响,一部分客家先民从第二、三时期旧居地,分迁至粤中及沿海地区、川、桂、湘、黔和台湾;
  第五时期在清朝同治(1867年)年间,因为受“广东西部事件”及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一部分客家人分迁至广东南路、海南岛及海外。
  根据罗香林的分析,从东晋的“五胡乱华”到唐末黄巢起义前这一时期,客家民系尚未形成,客家名称尚未确立。在黄巢起义之后,客家先民避难迁到闽粤赣交界地区,经过五代纷争,到宋太祖统一中国时,客家人在这个地区逐渐占绝对优势,并自然形成南下汉人自己的大本营,客家民系才正式形成,客家名称才宣告确立,主要特征是讲带有中原古语的客家话,保持中原固有的风俗习惯等。到清朝晚期,客家先民自中原南迁经历1500多年已告终止。
  客家人大批迁徙海外,约从宋末元初开始。比较大批的有三次:
  第一次在宋末元初,宋帝在元兵穷追下南移,文天祥等众多客家人勤王,所经地域多为客家聚居地,宋朝兵败于广东新会崖山灭亡后,许多客家人逃亡交止、占城、爪哇;第二次在明末清初,许多客家人在参加反清复明斗争失败后,纷纷逃到东南亚;
第三次在清朝后期,由于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领导人及义军将土多为客家人,革命失败后为逃避清军镇压而迁往海外。
  客家先民和客家人迁徙到国内南方各地以及海外,动机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求生存的移民活动,这有几种情况:
  一是外族入侵,兵荒马乱,汉族被征服,居于中原的客家先民不甘受凌辱而南迁以求承传种族及文化;
  二是本族的动乱,如农民起义战争不断,为避战祸而迁徙;
  三是政府的苛政,造成民不聊生,特别是清初统治者强迫靠近台湾这个反清复明基地的大陆沿海地区“迁界” 30至50公里,沿海的界内客家人被迫迁徙;四是遭遇水灾、旱灾、虫灾和瘟疫,谋求生计而迁徙。
  第二类是求发展的移民活动。作为客家人大本营的闽粤赣交界地区,群山环抱,交通阻隔,为客家先民南下避难求得生存提供了理想之地,但随着人口的增加,山多地少,土地所出不足食用,这样的生存空间为其进一步发展造成严重障碍,为摆脱贫困境遇,为开拓新的发展空间,便从大本营向外迁徙。这种情况,约在明代中后期开始。在此之前,客家先民迁移的主要趋势是自西向东、自北向南,而明清时期则是自东向西、自南向北及向海外扩散。客家民系是在迁移中形成的,也是在迁移中发展的。

客家的分布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这是不争的事实,是客家人众多并广泛散布于海内外各地的生动写照。
  客家人究竟有多少?这个问题不仅中国人感兴趣,连许多外国人也感兴趣,不少人通过实地调查,或查阅有关官方数据和民间资料,纷纷作出推测。最保守的说有4千万,有的说起码有5千万,有的推算有8千万。1997年在中国出版的《客家史话》一书,认为目前海内外客家人有1亿,与英、法两国人数相当。英国BBC国家电视台则大胆地推测说,分布于全球的客家人约1亿2千万。
  仅以上列举的推算数字,相差就很悬殊,谁对谁错谁接近,也很难断定。因为客家人分布得太广散,又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居住居点,要准确计算简直是不可能。况且,对客家人的界定,至今尚无权威的标准,而有些客家人自身的表现也难于让人认同。
  有的专家认为,客家人应具备三项条件:
  1、直系祖先是客家人;
  2、具有客家文化素质的主要特征,如客家文化心理、生活习俗和方言;
  3、对客家民系的认同意识。
  凡符合上述三项条件中两项的便是客家人。
  也有的专家主张,从六个方面界定客家概念的范畴:
  1、以方言为母语,讲客家话;
  2、强调祖先是来自中原的汉族:
  3、以正统的中原文化自居;
  4、有自己特有的风俗习惯;
  5、以闽粤赣交界地区为主要居住地,逐步向外扩展;
  6、有明确的族群认同意识。
  以这些范畴来界定,不一定很严谨很准确,而且也不容易操作,但总比没有范畴要好。讲客家话应该是一大标准,汉族民系是以地方方言划分的,客家方言是汉族七大方言之一,使用客家方言的人口占汉族人口的4%以上。
  据不完全统计,客家人在中国大陆聚居地区,主要在17个省(区),也散居在其余省(市、区)。按客家人在本县占人口95%以上的叫纯客县,与其他族系杂居拥有数量不等的客家人聚居村落的县叫非纯客县,全国有纯客县38个,非纯客县172个。
  广东省:纯客县区19个:梅县、梅江区、兴宁、五华、蕉岭、大埔、平远、和平、连平、龙川、翁源、新丰、南雄、陆河、始兴、仁化、紫金、东源、源城区;非纯客县63个:约有2千多万客家人。
  福建省:纯客县9个:宁化、长汀、上杭、武平、永定、将乐、沙县、南平、龙岩;非纯客县7个。
  江西省:纯客县10个:寻乌、安远、定南、龙南、全南、信丰、南康、大余、崇义、上犹;非纯客县17个。
  广西壮族自治区:有非纯客县45个。
  四川省:有非纯客县13个。
  海南省:有非纯客县10个。
  湖南省:有非纯客县5个。
  湖北省:有非纯客县2个。
  台湾省:非纯客县13个,客家人500多万。
  香港:客家人主要分布在新界,九龙半岛和其他离岛,有180万客家人;
  澳门:客家人有10多万。
  中国大陆客家人最集中的闽粤赣交界地区是客家人的大本营,包括福建的龙岩、广东的梅州和江西的赣州。以地区(地级市〕为单位,广东客家人集中在梅州、惠州、河源、韶关和揭阳。
  客家人在国外,分布在五大洲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有关资料显示,比较多的是:印尼120多万、马来西亚110多万、泰国60多万、新加坡50万、秘鲁40万、越南30万、缅甸10万、美国10万、其次在印度、英国、加拿大、毛里求斯、留尼旺、澳大利亚、大溪地、南非、古巴等国,也有不少客家人。

  客家的辉煌

  客家民系之所以举世瞩目,不仅仅因为客家人数众多分布广,更重要的是由于有难能可贵的客家精神和由其哺育成长的杰出人物及其创造的辉煌业绩。客家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血泪和辛酸交织而成的拓荒史诗。客家人不仅为自己求生存造新机拓展了历史新页,也为中华民族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外学者和舆论界、出版界对客家民系一直好评如潮,称赞客家民系在中国在世界都是生机勃勃的民系, 是炎黄后裔的光荣,中华民族的骄傲;客家人在中国和世界历史的进程中,是积极推动历史进步的一群。
  英国世界人种科学家史禄国说:“中国最卫生、勤劳、进化的民族(民系),就是客家人。”
  法国东方语言学者科连炳汉说:“典型的客家人,是勤劳的、刚强的、爱国的、热情的。”
  大英百科全书称:“客家男人是勇敢的冒险家,客家妇女是强健的劳动者。”
  美国国际百科全书写道:“客家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民族(民系)之一。”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韩廷敦说:“客家是中华民族的精华。”
  英国学者而希顿在列举客家人的勤劳、刻苦、节俭、慷慨、团结、爱国和敢做敢为等优点后说:“客家是牛奶中的奶酪。”
  国内有的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是客家人写的历史。这个观点,同日本学者山中县造的看法一致,山口:“客家原有一种自信与自傲的气质,使其能自北方胡骑之下迁到南方。因此,他们的爱国心比任何一族为强,是永远不会被人征服的。翻开近数百年的中国历史,没有一次政治变动是与客家人无关的。其中最显著的例子,当推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几乎全部参加革命的将领都是客家人;其次是孙中山领导的革命,除了其本人为客家后裔外,其他主要助手亦有许多是客家人。可以说,没有客家,便没有中国革命,换言之,客家的精神,是中国的革命精神。”
  在客家民系产生、形成、发展的16O0多年里,正是由于有了客家精神的哺育,有了中原优秀文化的熏陶,有了跋千山涉万水的迁徙和艰难环境的磨炼,客家民系里才“江山代有人才出”,千千万万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外交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企业家涌现出来。
  先讲古代的,因为在历史上对客家英杰到了唐代才偶有记载,所以只好从唐代讲起:唐代:名相张九龄,名将郭子仪、薛仁贵;
宋代:名相王安石,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文学家欧阳修,理学家朱熹,散文家曾巩;
明代:抗清封疆大将袁崇焕,科学家宋应星(名著《天工开物》作者),思想家王阳明,明军统帅陈璘。
  清代:爱国名将刘永福、郑成功,抗日义士丘逢甲,抗英斗士温生才,外交家黄遵宪、何如璋,洋务名臣丁日昌、曾国藩,改革家梁启超、陈宝箴,武状元李威光,太学士戴均元,名画家黄慎,才子宋湘,才女范荑香、叶璧华;太平天国革命: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忠王李秀成。
  到了近年和现代,客家民系中涌现出更大量的各界伟大人物。其中享誉中外的伟人,一是孙中山。祖籍在广东省紫金县忠坝镇客家地区,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二是毛泽东,祖籍在江西省吉州客家地区,他领导的革命成功后缔造了新中国;三是邓小平,祖籍也在江西省吉州客家地区,他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其他客家籍领袖和杰出人物有:
  政治家:红军之父、全国人大委员长朱德,国家和军队卓越领导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副委员长张鼎承、廖承志、陈丕显、卢嘉锡、谢非,中共中央领导人胡耀邦,国家副主席宋庆龄,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肖华、杨成武,辛亥革命重要领导人朱执信,民主革命家廖仲恺、邹鲁;
  军事家:北伐名将叶挺、邓演达、姚雨平(北伐军总司令)、张发奎;中共名将杨勇、刘亚楼、赖传珠、陈奇涵、李贞(中国现代第一位女将军)、萧向荣、张廷发,抗日名将蔡廷锴、谢晋元、吴奇伟、罗卓英、薛英、余汉谋、范汉杰。
  江西省兴国县有23万人口,大革命期间有7万客家人参军,出了一千多名将军,被誉为“将军县”;
  香港著名实业家田家炳和曾宪梓因有卓越贡献,国际小行星中心将中国科学家发现的两颗新星分别命名为“田家炳星”和“曾宪梓星”。
  文艺家:当代文豪郭沫若,音乐家马思聪,小说家张资平、程贤章,画家林风眠,歌唱家叶佩英、罗天蝉、黄婉秋;
还有史学大师陈寅恪,语言学家王力,史学家罗香林,亚洲球王李惠堂,体操世界冠军李莉,世界速滑全能冠军叶乔波,国际羽坛名将侯加昌。
  漂洋过海到国外谋生的客家人,也出现不少非凡人物,也是贡献殊多。最初移居海外的客家人,主要是在当地开疆拓土、掘矿筑路,例如马来西亚的橡胶园和锡矿、横贯美国东西两岸的铁路、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巴拿马运河,都有当地客家人的功劳。后来,逐步融入当地主流社会,在客家人和客属后裔中出现许多在政治上有影响、在经济上有实力、在科技文化上有造就的出色人物,如新加坡首任总理李光耀、现任副总理李显龙,圭亚那总统阿瑟钟,泰国现任总理他信,加拿大总督伍冰枝,前缅甸革命委员会主席尼温将军,千里达总督何才,印尼婆罗洲大唐总长罗芳伯,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开埠功臣叶亚来,开辟槟城的大伯公张理,霹雳州开埠功臣郑嗣文,怡保功臣姚德胜,合艾埠祖谢枢泗;橡胶大王李莱生,木材大王彭云鹏,南洋巨富张弼士,新马工商界巨擘、慈善家萧畹香,美国企业家熊德龙,报业大王胡文虎,美籍化学家潘毓刚,美籍数学家丘桐,英籍女作家韩素音,星马史学成家杨进发,马来西亚艺术教育家、美术家钟正山等等。

客家精神

  客家精神指的是客家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客家人自觉的心理状态。独特的客家精神,是客家民系的灵魂,是鉴别客家人的一个要素。
  客家是汉族的一个民系,来自中原,客家精神必然带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共性;客家民系的形成和发展经过多次迁移的漫长岁月,颠沛流离,历尽艰辛和苦难,客家精神必然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因此,客家精神应是源于中原古文化的熏陶,源于关山跋涉、转徙万里、汰弱留强的选择,源于穷山僻壤艰苦环境的锻炼,源于无数客家前辈在推动历史进步斗争中的智慧结晶。客家精神是伟大的,永不磨灭的!
  中外学者贤人在研究探讨客家学时,都对客家精神赞赏有加。
  张奋前先生认为客家民性有七点:纯朴保守,坚忍刻苦,崇尚忠义,冒险进取,妇女自食其力,注重武术,讲究清洁。
李开仁先生则指出客家有八大民风:纯朴保守,坚忍刻苦,崇尚忠义,尊文重教,尊重妇德,持重武术,偏爱清洁,勤劳节俭。
美国学者肯比尔说:“客家人是中华民族里最显著、最坚强、最有力的一派,他们的流离迁徙,种种经历,替他们成就一种爱种族爱国家和同仇敌忾的精神。对于将来中华民族的奋发和进步,客家人的贡献将一天大似一天,这是可以断言的。”
英国学者爱德尔则直截了当地说:“客家人的精神是革命的进取。”
  归纳专家学者的观点和客家前贤的经验总结,客家精神应当有六个基本点:
  一是刚正不屈。客家人最令人敬佩的,就是不妥协不投降的反抗性,不甘被奴役被凌辱的浩然正气,百折不挠地反侵略反压迫的顽强斗志。这种大义凛然的民族节操,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太平大国的起义,辛亥革命的成功,抗日战争的胜利,都与客家同胞有直接间接的关系。
  二是刻苦耐劳。“无客不住山,逢山必有客”。客家先民离开中原老家,翻越万水千山,来到偏僻贫瘠的山区建立新家,好田好地好水已被先来的“主人”占领了,后到的“客人”只能在穷山恶水的荒凉之地开垦种植,在劣境中求生,在逆境中创业,白手兴家,只有吃大苦、耐大劳、坚忍卓绝才能生存下来,发展下去。客家人也正是经受住这样深刻的考验和磨炼,既战胜了艰难困苦,又使客家人刻苦耐劳的精神扬名于世。
  三是团结互助。客家先民为避战乱灾荒,背井离乡,浪迹天涯,遭遇各种艰难、险阻甚至强敌,都是在所难免。这时,一人一户身单力薄,难于抵御;而“团结就是力量,互助以补不足”,可以战胜艰险和强敌。在兴家立业的过程中,“一人计短,多人计长”,再难办的事也能办好。客家先民就在客家民系的形成过程中体会到和实践着团结互助,并在客家民系发展过程中加强团结互助,团结互助也就成为了客家人克敌制胜的法宝。
  四是求真务实。每次迁徙,客家人的生存空间、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异。要适应变化着的情况,就得求真务实,脚踏实地,来不得半点的虚假。日久天长,客家人便养成了做老实人,讲老实话,办老实事的作风,待人接物真诚大方、朴素无华,办理事情诚守信用、追求实效。
  五是开拓进取。客家人是典型的不服输,不满足现状,不甘贫困落后的族群,他们在迁移过程中磨炼了斗志,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增长了才干,提高了素质,通过敢于开拓、善于进取去发展事业。当人口增加了,而居住地山多田少,交通不便,再呆下去就无前途出路,他们就会敢想敢为,穷则思变,难则思迁,向外发展,甚至漂洋过海去寻求发展新机。
  六是念土爱乡。客家人继承了汉民族传统的“敦亲族,敬祖先”的美德,热爱祖国,关心家乡。国内的客家人不论走到哪里,都不忘来自中原,思念故土,爱国爱乡;侨居在海外各地的许多客家人,不论是华侨还是华人,都不忘自己的根在中国,始终乡音不改、乡情不变,热爱中华文化,关心并支持桑梓建设。

  客家风俗

  客家风俗,是客家民系在生产、服饰、饮食、居住、婚姻、丧葬、节庆、娱乐、礼仪、信仰等方面自觉承传、广为流行的风尚习俗。客家风俗多为客家先民从中原南迁时带来的,经过千多年的演化,一方面仍然保留着许多中原遗风,另方面又具居住地的鲜明特色。客家风俗包含多方面的内容,这里只能挂一漏万地择要简介如下:
  一,讲客家话
  一些学者认为,现在的客家话是唐代的中原话,大部分仍保存着唐代的京腔。由于客家人对故土的眷恋,导致语言上的极度保守:“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所以客家话深含中原古音,被认为是研究客家民系和汉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讲客家话是客家民系最重要、最基本的特征,是客家民系自我认同的内聚纽带,是客家人延续自身发展、维护内部团结的极好工具和手段。
  二,喜欢唱山歌
  客家人多住山区,他们或因劳作,或为爱情、或抒胸臆,在山林、原野、溪旁、树下,自编歌词,用客家话高歌,这就是客家山歌。客家山歌的创作,源自中华文化古老的诗歌《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及“乐府民歌”的修辞手法,风格清新,词藻朴实,韵律优美,是中国民间歌谣中的佼佼者。“讲唱山歌涯过多,涯既山歌千万箩。因为那年发大水,五湖四海飘涯歌”,这形容客家山歌广泛流传;“河唇洗衫刘三妹,借问阿哥哪里来?自古山歌从口出,哪有山歌船载来!”这是梅县松口镇歌仙刘三妹驳倒秀才的那首脍炙人口的山歌;讲忠贞爱情的山歌这一首最经典:“入山看见藤缠树,出山看见树缠藤,树死藤生缠到死,藤死树生死也缠。”
  三、爱往客家土楼
  客家土楼是用生土为材料建成的具有客家独特形式的住宅建筑,它像一座环状大型的城堡,给整个家族或同宗族人围住在一起,所以也叫围楼。客家土楼源自中原的古宫殿及住宅形式如夯土技术,是客家先民早期的一种带防御性的建筑,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之一,具有坚固性、安全性、封闭性和合族聚居性特点。因其为大型环状建筑,在20世纪60年代,被西方间谍卫星发现,怀疑它是“导弹发射井”而被监视。
  四、饮食习俗
  客家人平时一日三餐粗茶淡饭,十分节俭,逢年过节则尽可能丰盛。客家菜多半形粗而量多,取料以家禽、粮食、山珍、水产为主,刀功粗犷而质朴,烹制多煮焖而少炸烤,风味讲究鲜香脆嫩、原汁原味。
  客家名菜有:盐焗鸡、梅菜扣肉、酿豆腐等;
  客家名小食有:米糕粄、仙人粄、糍粑、园粄子等;
  客家名酒有:客家娘酒、珍珠红等。
  五、价值观念
  客家人价值观念的内涵,一是厚名节薄功利,强调“人带面目树带皮”,仁义值千金,爱体面,讲礼节,顾声誉,喜社交,勤款待;二是厚孝悌薄强权,希望和衷共济,平等友爱;三是厚文教薄工农,认为文化知识是主要的谋生手段,“有子不读书,不如养大猪”,再艰难也要供子女读书;四是厚信义薄小人,认为“无信非君子,无义不丈夫。”
  六、妇女“四不”
  在客家民俗中,最引以为自豪的是客家妇女“四不”:不缠足,不束胸,不顾请奶妈而用自己的乳喂婴儿,不当妓女。这“四不”在封建时代的中国和东方民俗中是异乎寻常的,连美国学者爱德尔也称赞客家妇女“是中国最优美的劳动妇女的典型”。英籍华裔女作家韩素音则称客家的历史是由客家妇女的大脚片踢出来的。

  七、其他风俗
  1、尊祖敬宗,各姓各族有祠堂和祖坟,建筑堂皇坚固;
  2、二次葬习俗:亲属死后先用棺材土葬,三年以后取出骸骨装进陶罐内,并择吉地良辰重新建坟立碑;
  3、讲究风水宝地,迷信神明保佑。
  不过,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一些客家风俗也在发生变化。比如,客家侨乡的生活习惯就变得越来越有“侨味”:戴荷兰帽、越南斗笠,食“番食粄”,饮“阿华田”等等。

继往开来

  客家人的脚步,已经走过了1600多年,也已经从中原走到南方,再走到中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回首往事,客家的璀璨蜚声全世界,海内外的客家人都应当感到自豪,这是客家民系的自豪,是中华民族的自豪,是全球中国人的自豪!展望未来,我们应当充满自信,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再创辉煌。
  要继往开来,对目前一些影响客家民系发展的存在问题,应当引起关注和重视。比如,有的人思想认识有偏差,认为研究客家历史、发扬客家精神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有的客家后裔有自卑感,不敢承认自己是客家人,更不敢讲客家话;客家话有“还源归宗”的趋势,本来客家话源于古汉语,古汉语发展至今为普通话,许多客家人只讲普通话不讲客家话,广东有的客家人的客家话被粤语代替,海外有的客家人的客家话被外语代替,只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会讲,其子孙只能听不能讲或既不懂讲也不懂听了;中国大陆推广普通话,连梅州这个客家中心也不再以客家话为教学和开会用语,讲客家话的人有越来越少的趋势;客家山歌开始在一些客家乡村消失;客家的民俗民居在有的客家乡村急剧变化;客家文学的读者和客家艺术的观众听众日益减少。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应当进行具体的实事求是的研究分析,分清哪些属于正常的发展趋势,哪些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转变观念和纠正偏差。作为闽粤赣交界地和其他纯客县,应发扬客家精神,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客家地区繁荣富强了,才能更好地保持和发扬客家文化传统以及风俗习惯,当然,这些传统和习俗也要与时俱进,在保持其特质的前提下有所发展变化,才有生命力,才能跟上时代潮流和步伐。
  客家与非客家最重要的是从文化上去划分,所以,要下力气弘扬客家文化,发展客家戏剧、山歌、电影、电视、广播艺术,创作客家现代流行歌曲,保存客家民居,创新客家饮食文化;加强客家学的研究,发挥客家研究成果的作用,搞好客家内容的理论和文艺作品的创作、出版和发行工作;客家家庭要提倡讲客家话,讲客家根,讲客家传统精神,续写好族谱;海内外客家人及其社团要团结合作,积极参政,发展经济、文化事业,以更加辉煌的业绩,培养和造就更多各界的客家精英,不断扩大客家人在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和知名度。


 

更新日期: 2011/8/15     浏览次数: 1951
字体:[小] [中] [大]
上一篇文章:我学唱客家山歌的体会
下一篇文章:客家传统艺术之光与日月同在

Copyright © 2024 惠州客家.all rights reserved IE6.0,DPI:1024×768
本站第 7306553 位访客(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