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首 页  客家动态 客家研究 客家人物 客家风情 客家文苑 客家经济 客家县区 客家大观园 客家论坛 牵手客家 联系我们
 
客家会之窗
 
专题介绍
亮丽的风景线:惠州客家民俗风情摄影赛
弘扬客家精神:参观叶挺故居和崇林世居
缘定七夕:万人相亲大会
惠州市政协副主席谢仕强在惠州客家文化论…
济济一堂论客家:惠州市客家文化论坛
惠州市客家文化系列活动开幕式晚会主持词
编者的话
领导关怀
惠州市客家文化系列活动工作方案
当前位置:惠州客家 > 客家大观园
客家大观园
客家人的信仰
□  谢如剑
 
    信仰是指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表率或指南。本文对客家人的信仰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加以研究,意在抛砖引玉。
  一、 客家人多种信仰的民俗文化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种信仰的民族,其中较突出的就是把天地君亲师奉为圭臬,而客家人是源于中原汉族的一个民系,堪称其中的代表。由于世界具多极化、是丰富多彩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基本特征,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民系有着多种信仰是并不奇怪的。
  客家人既崇儒教,又重佛教,也信神鬼。对他们来说不管是儒佛道,还是神仙,只要能祈福免灾,保佑老少安康,子孙兴旺便供奉,见庙就烧香,见神就磕头。因此,客家人敬神态度明显表现出随意性和实用性。记得以前对我母亲也是客家人中多神信仰的普通一员,逢年过节,对各路神仙无不殷勤相请。
客家人为何会出现这种多神崇拜的现象呢?究其原因大概有二。一是客家人沿袭了中原汉族人信仰神鬼的观念,定居南方后生活条件差,时常受到天灾人祸,疾病兽害等威胁,因此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至于那是什么神?并不讲究。二是客家人对于祖宗的高度崇敬,认为先人死后的灵魂尚在,由敬生畏,便有了祖宗死后化为神仙的观念,他们把崇拜祖先,信仰神仙作为精神上的安慰,藉以避祸消灾,减轻内心的痛苦。
  二、  客家人的几种主要信仰
  客家民系是一种多种信仰的民系,奉行多神崇拜,下面特以世界客都梅州市中的侨乡大埔县为例,其信仰基本上以儒教为主,佛教次之,基督教、天主教为少数,还有神仙及民间崇拜等。
  儒教   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之一。客家人尚存正统思想,重视儒教。在客家地区从前受教育的学堂或私塾就挂有“孔夫子先师之位”每位启蒙“破学”的孩子都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朝拜。儒教传统的礼乐诗书及其所推崇的仁、义、礼、智、信及温、良、恭、谦、让等形成了中国传统的道德观,体现了人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和人们的心灵一致。客家人信仰的儒家思想与宗族观念,历来明礼尚义,尊祖敬宗,秉忠重孝,爱国爱乡,突出表现在正当国家民族受到侵略危险的时刻,把祖先崇拜和宗族观念扩展为与民族思想、爱国思想相统一,挺身而出,移孝作忠,毁家抒难,舍生取义,愿为祖国和民族贡献出一切。
  佛教   最早传入梅州地区是在唐元和十四年(820年),由惭愧祖师在大埔县英雅坑尾村石下垒石为室,取名万福禅室,后来改建为万福寺,至今修葺一新,扩建有大雄宝殿、福余精舍,观音殿、弥勒殿、天王殿、文殊殿、普贤殿、藏经阁、居士楼等,环境优美,山青水绿,景色旖旎,成为人们休闲观光的旅游胜地。其大门楹联云:万家生佛,福地长春。至今大埔县尚存唐朝创建的千年古刹有:头盘湖,二赤蕨,三高礤,四宝玄(已为万福寺代替),五西竺,六灵岩。在梅县阴那山有久负盛名的灵光中。其正殿楹联云:顶外无山,每闻佛殿钟声,都疑天籁;空中有月,试看寺门柏影,可悟惮机。据民国32年(1943年)修的《大埔县志记载》,全县共有寺庵135处。1989年,大埔县佛教协会成立,至今已召开三届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了正、副会长和理事会成员,领导力量加强。1997年9月,县城福山寺落成剪彩,背倚虎峰,面临梅河,林木迭翠,山花烂漫,成为“福山拥翠”新景观。住持惟灯法师撰联云:福民崇教化,立寺壮山河。
  基督教   清光绪十年(1884年)由汕头基督教岭东大会派传道员到大埔县茶阳设立第一所教堂,开展传教工作。至1950年全县有教徒324人,其中男89人、女235人。1951年月5至1953年5月及“文化大革”命中,基督教会两次停止活动。1981年,茶阳和高陂两个教堂又恢复公开活动。2003年3月,旅美乡贤刘梅轩、旅港乡贤刘永生两昆仲共捐巨资在湖寮兴建大埔基督教堂落成启用。大门楹联云:乃是神的殿,也是天的门。至2006年夏,全县基督教传道点有10个,教徒近千人。其活动每当礼拜日,信徒聚集教堂,由牧师主领讲授《圣经》某章节教义,齐唱赞美诗,聆听福音。其主要节日是“复活节”、“圣诞节”,教徒们聚在一起讲行活动。
  天主教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法籍周教士第一个从汕头市来大埔传教,在三河建立了第一所天主教堂。据1950年统计,全县共有天主教徒433人,其中男224人、女209人,1951年起连续两年及“文化大革命”期间,先后两次被封禁停止活动。后来由于神职人员死的死、走的走,大埔天主教一直没有活动。至1984年9月,梅县地区天主教筹备小组组长蓝国荣、神甫钟全璋、秘书修崇正等3人到茶阳为茶阳教徒做弥撒,恢复活动,至今天主教徒有几十人,直接到梅州市天主教堂活动。
  神仙及民间崇拜   神仙严格起来是有分别的。神是指有庙宇定位供奉者。如文武阁、龙文阁、魁星阁、天后宫等。仙是指四方漂泊无定位者如神话中的八仙过海是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李铁拐、韩湘子、曹国舅、蓝采和、何仙姑。民间崇拜是指历史名贤或地方上最早的拓宽者。如埔城广福宫是为了纪念宋代“不为良相作良医”的吴真君而建立的,以广、福两省共祀而得名,始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近20年来修茸一新,雕梁画栋,山环水绕,成为埔城新8景之一的“碧水红宫”。内门楹联:仁果常沾泽,礁山不住云。
  埔城五虎山文武阁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阁高3层,摘斗摩天,为湖山新景之“绿映崇祠”,系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祀三帝:一楼祀关帝,外门楹联:赤帝赤心留万代;英雄英德著千秋(后人称关帝佛道各半,几乎各镇都有庙宇供奉)。2楼文昌阁供奉文官关平、武将周仓,3楼魁星阁供奉魁星,系神话中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古建筑泰安石楼3楼前中厅亦供奉魁星,楹联:魁斗普大地;星君照众家。
  三河坝韩江源东岸龙文阁,建立于明嘉靖年间,为6角3层古塔,称“高阁凌霄”景观。基层祀龙文君,2层祀昌黎君唐朝韩愈,楹联:星辰超上界,砥柱挽中流;3层祀魁星君,名日“鏊冠”,其楹联:拔地峰千尺;通天笔一支。
茶阳百善街有落户山区的海神庙天后宫,建于清同治年间,高3层,高大雄伟。此外,石下坝、西河、湖寮、三河等地亦有天后宫。它是随着出海往洋谋生的人增多,与人民的生命财产有关,及受海洋文化影响,成为发展侨乡经济的标志。
  三、 客家人以“祖先信仰”的家祭为主
  客家人尚存正统儒教思想,一贯以来崇敬祖先的意识普遍强烈。在信仰上有家祭的特征,在客家民宅中,只供奉祖先的牌位,而少祭拜神明,因此,客家人以“祖先信仰”的家祭为主。他们可以不崇宗教,不敬神鬼,但若不崇拜祖先的话,便会遭到家长或族人的谴责,甚至惩罚。
  由于客家人封闭的家祭特征,使许多古老的信仰仍然保留在客家聚落内,其中发源自中原最古老的“中原五祀”即灶神、井神、户神、门神、土神等在客家人家里仍有完整的祭拜。
  客家人还存在相信风水学说的现象。俗语云:一福二命三风水。建屋筑坟务必讲究风水,相信风水的好坏会影响居住者或子孙后代的吉凶祸福。客家土楼或围龙屋就是根据五行学说、八卦原理等来建造的。堪舆先生测看风水的好坏,一般讲求3个条件:一为龙脉,主人丁;二为景局,主功名;三为水口,主财路。
  四、 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客都梅州市及下属各县区健全了宗教工作机构,分别成立了宗教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和宗教局,加强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贯彻落实。其中大埔全县依法开放16处宗教活动场所,均达到合格标准。英雅万福寺和湖寮基督教堂被评为市一类宗教活动场所。推进宗教与旅游相结合,以宗教旅游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发动宗教界人士为社会公益福利事业出钱出力;发挥佛教“德行兼备”的准则,结合宣扬胡主席关于“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功效,遵循佛祖的教诲,诸恶莫作,众善举行,弘法利生,利乐有情,是净化心灵的一把金钥匙。积极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社会多作贡献。
随着社会的前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后,五星红旗飘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深入人心。客家人的信仰不断改变,与时俱进,客家精英俊彦愈来愈多地信仰共产主义,成为人民的公仆,为人民服务。客家农村家家户户挂有领袖毛泽东像或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像。客家孩子通过上学接触到大量科学知识,他们的各种迷信观念正在淡化,但上述这些信仰毕竟是根深蒂固。只有经过引导、改造、扬弃、更新的不断变化过程,客家人的迷信观念,将会越来越淡化。
更新日期: 2011/8/15     浏览次数: 1238
字体:[小] [中] [大]
上一篇文章:湘 与 将 军 府 老 丞 相 对 对 子
下一篇文章:客家民系中“刘傅”姓之来由

Copyright © 2024 惠州客家.all rights reserved IE6.0,DPI:1024×768
本站第 7307157 位访客(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