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首 页  客家动态 客家研究 客家人物 客家风情 客家文苑 客家经济 客家县区 客家大观园 客家论坛 牵手客家 联系我们
 
客家会之窗
 
专题介绍
亮丽的风景线:惠州客家民俗风情摄影赛
弘扬客家精神:参观叶挺故居和崇林世居
缘定七夕:万人相亲大会
惠州市政协副主席谢仕强在惠州客家文化论…
济济一堂论客家:惠州市客家文化论坛
惠州市客家文化系列活动开幕式晚会主持词
编者的话
领导关怀
惠州市客家文化系列活动工作方案
当前位置:惠州客家 > 客家研究
客家研究
论惠州客家的属性
-------惠州、梅州客家的比较研究
何文定
 
  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经过调研论证,确认惠州是广东客家主要聚居地之一。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和支持惠州客家文化的工作。最近,市委书记黄业斌为首次客家文化系列活动专门题词:“大力弘扬客家文化”。“老客家、新客家,来到惠州就是一家”写入了市委、市政府工作报告,并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从而充分肯定和提升了客家在惠州区域的主体地位,为构建和谐惠州指明了方向。
惠州、梅州客家的相同之处
  惠州是我的第二故乡。在这块土地上,我生活工作了近半个世纪(1963.6—2009.6)。在市委市政府农村、农业管理机构工作数十年,经常下乡,这里三县三区我都住过点,少则一年半载,多则达三年这久。对城乡变化,特别是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比较了解,深深感到惠州、梅州客家有许多相同之处:
  一、根源相同。两市客家人都认同主根在中原,南迁大本营在闽、赣、粤三省的结合部。两市客家人都确信福建龙岩宁化石壁村是“客家总祖地”、“客家公祠”。江西赣州是“客家摇篮”,梅州是“客都”。据1982年梅县150姓的族源考查,属中原汉族的占98.6%。又据谢重光所著《客家发展史纲》考,从明朝万历年间(1589年)开始从闽西、赣州迁徙到粤东程乡(今梅县)兴宁、长乐(今五华)等地的客家人因当时土客大冲突,又迁到永安(今紫金)归善(今惠城区、大亚湾区、惠阳区、惠东县),较远的已达博罗。清代嘉应年间执教于惠州丰湖书院的徐旭曾目睹土客械斗的惨剧特著《丰湖杂记》为客家人正名曰:“今日之客人,其先乃宋之中原衣冠旧族、忠义之后也。”
  二、语音相同。在地域语言上,均以客家话为母语,不论走到哪里,身在何方,都对“阿姆话”怀有深情,“宁卖祖宗屋,不忘祖宗言”。两地客家人对长辈和亲属的称谓基本相同。如,父就称阿爸、阿伯、阿叔;母就称:阿妈、阿婶;祖父称阿公,祖母称阿嬷等等。
  三、文化底蕴相同。惠州、梅州客家人都有其共同的文化意识,都是历史文化名城。文人多、名人多、革命烈士多、历史文化底蕴厚。其主要特征是“四重四较”即:重名节,薄名利;重孝悌,薄强权;重文教,薄农工;重信义,薄小人。
  四、风俗相同。两市客家妇女无缠脚之陋习;两市客家人都崇尚礼仪,讲究名节;两市客家人都有养狗食狗的习惯,称狗肉为“香肉”,吃狗肉之风遍及城乡;两市客家人继承中原汉人爱沐浴的良好习惯;两市客家人都有重阳登高的传统风俗,重阳节出现万人登山的壮观情景;两市都出现了许多唱山歌、斗歌的场面。两市都出现了许多唱山歌的名人。如梅县松口“歌仙”刘三妹,兴宁县杨四娣、黄小妹,梅州著名山歌名人徐秋菊等等;惠州各县都有山歌名人。其中最享有盛誉的是黄红英、古东权、侯粤春等。他们的山歌唱到祖国的大江南北、唱到港、澳、台和东南亚、美洲、欧洲等地。2004年7月19日,市群星客家艺术团参加“粤、赣、闽、桂客家山歌邀请赛”,荣获一金、两铜奖。惠州客家山歌名扬粤、赣、闽、桂;两市客家人都有婚嫁设宴、请客,和生小孩做满月酒等习惯。
  以上许多相同之处,证明两市客家人同根、同源、同属,同是中原汉族民系不可分割的部分。这就是惠州客家的属性。
根据南方网讯:客家话是客家先民把唐宋时的中原古族带到南方,并同周边民系和畲族等少数民族语言有一定程度的借鉴和融合,最终形成的一种语言。它是全国七大汉语系之一,学者称之为“汉语言的活化石”,惠州客家人与梅州、中原客家人的从属关系和紧密程度可见一斑。
惠州、梅州客家的不同之处
  惠州、梅州客家在相同一面的同时也有差异的一面。客家迁到惠州以后,因地制宜,奋力开拓,创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惠州客家文化。与梅州比较起来,有所不同的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地理和生活环境有所不同。梅州位于粤东山区,“八山一水一分田”。千百年来梅州客家人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开拓,以顽强的毅力创造了名扬四海的“文化之乡”。但因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对客家传统的东西较为保守,发展受局限。而惠州市地处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端,素有“岭南名郡”、“粤东通衢”之称。尤其是毗邻港、澳、深圳、东莞、广州,交通便利,信息发达,人才云集,加上有大亚湾大面积的土地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发展经济条件十分优越。
  二、区域方言有所不同。惠州客家话因受粤语方言影响较深,有些语音不同于梅县客家话。如:名词前缀“阿”置于亲属或姓名之前;“老”用于对弟妹的称呼,如老妹、老弟;“公”和“母”表示雌雄;动词后加特定的词尾表示时体,表示动作正在进行中;在动词后面加“紧”、“稳”,如“我煮紧饭”(我煮着饭)、“巨睇稳书”(他看着书);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在动词后面加“抛”,如“阿红出去抛”(阿红出去了)、“巨食抛饭”(他吃了饭)。诸如此类,总有着惠州区域语言的特点。
三、特色文化有所不同。特色文化就是独树一帜或别具一格的文化,是别地方没有或没有那么鲜明的文化艺术。梅州客家的特色文化就是当地的民俗文化。如梅州市的山歌剧、竹板歌、平远船灯、丰顺烧龙、梅县席狮、莲池舞、兴宁杯花、五华彩鸟、大埔双龙、鲤鱼灯、汉剧汉乐、蕉岭喜迎亲等;而惠州属珠江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较快,文化设施规模较大,档次比较高,如惠州的滨江公园、步行街、飞鹅岭公园、西湖公园、江北公园、市民乐园等。惠州同样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如“东坡文化”、“东江文化”、“东江革命历史文化”、“罗浮文化”(又称东樵文化)等。内容丰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闻名海内外。
  四、饮食文化有所不同。梅州客家地区因为地处内陆,民间美食多,山养禽畜和山间野味为多,有“无鸡不请”、“无肉不鲜”、“无鸭不香”、“无肘不浓”之说。如牛肉丸、客家糯米酒、鸭松糕、丁子粄、老鼠粄、山蛇龙席烩、笋粄、豆腐干等不胜枚举;而惠州美食品种更丰富,山上、平地、丘陵、海味、等美食都有。如“梅菜扣肉”、“盐焗鸡”、“东江酿豆腐”;更有琳琅满目的海鲜;清汤鱼丸、清蒸肉蟹、清汤蟹球、新鲜虾仁、桂花鱼翅、海鲜扒猪肚、鲍鱼、鲜蚝、鲜虾等等;形成了得天独厚的海鲜饮食文化。
     五、民情风俗有所不同。惠州、梅州由于地域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民情风俗上有所不同。两市在过年、过节、过中秋节、婚嫁、做寿、出生、丧葬、宗教信仰、对妇女的禁忌等大致相同。但亦有不同。以惠城区为例。过春节,即使碗筷不缺,也要买一套新碗筷,以示子孙满堂,寓“福”。“添新碗、买厨具”,以示来年米谷不用愁,寓“财 ”等。还有正月二十(指农历)补天穿日、年十五(农历)元宵节挂山灯;二月二做“伯公会”,二月十九日观音会、做会的多为妇女。清明拜山打吊望,即到山上看别人拜山,四月初八添佛节,又称“买扇节”;七月初七日,晨起到河、井中挑水回家储藏;中秋节挂灯笼;九月重阳放风筝,十月初一牛神诞兴做“逆糍”(糍粑);六月初六晒衣服,祭太阳,龙门农民画、小金麒麟舞等等。这些有惠州特色的民俗,除元宵节挂灯笼,四月节无鱼卖之俗已绝迹外,还有很多民俗现仍在一定程度地延续着。       
      总之,与梅州相比,惠州客家独到之处不少。究其原因。主要是惠州客家到处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所致。惠州客家比梅州客家有更多发展的机遇和条件。加之吸纳了广府文化和潮汕文化外地文化的精华。形成了“山区绿色文化与海洋经济文化兼而有之的,惠州客家特色文化”,这就是客家民系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传承和发展。  
更新日期: 2011/8/15     浏览次数: 2200
字体:[小] [中] [大]
上一篇文章:我学唱客家山歌的体会
下一篇文章:以史为鉴不忘国耻

Copyright © 2024 惠州客家.all rights reserved IE6.0,DPI:1024×768
本站第 7304309 位访客(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