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首 页  客家动态 客家研究 客家人物 客家风情 客家文苑 客家经济 客家县区 客家大观园 客家论坛 牵手客家 联系我们
 
客家会之窗
 
专题介绍
亮丽的风景线:惠州客家民俗风情摄影赛
弘扬客家精神:参观叶挺故居和崇林世居
缘定七夕:万人相亲大会
惠州市政协副主席谢仕强在惠州客家文化论…
济济一堂论客家:惠州市客家文化论坛
惠州市客家文化系列活动开幕式晚会主持词
编者的话
领导关怀
惠州市客家文化系列活动工作方案
当前位置:惠州客家 > 客家大观园
客家大观园
论客家筝大师罗九香的筝艺特色
□  蓝新德
 
  (摘要)有“岭南筝王”称誉的罗九香先生是客家筝派的一代宗师,为新中国培养了一批筝家,使客家筝艺远播四方。本文作者为罗先生晚年“关门弟子”,使客家筝艺远播四方。本文作者为罗先生的筝艺特色,并整理成“二十四”字诀。
  (关键词)罗九香;客家筝;筝艺二十四诀
  有“岭南筝王”称誉的罗九香先生(1902-1978),是近现代客家筝派承上启下的代表人物,对作为大古元音遗韵的客家古筝的传播发展和培养后续人才方面,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九香先生晚年,我有幸成为他的“关门弟子”,先师香伯的谆谆教诲给我留下了无限的缅怀之情。
  为了论述罗九香先生的筝艺特色,需从他的筝艺生涯及我从师香伯筝的经过及感受谈起。
  香伯是广东大埔县枫郎镇人,在兄妹九人中,排行第六。他从懂事起就爱上了民间音乐,是在乡间俚曲的熏陶下成长的。据说,香伯在小学读书时就练习筝和三弦,先是拜同村的一位擅长筝艺的长者罗先畴学习弹筝。这是他走上为之倾注毕生精力的客家筝艺旅的第一步。后来,当大埔湖寮营村籍汉乐名家何育斋(1886-1943)于20世纪初在广州,一方面师从何育斋学习古筝和民间音乐,同时热情地参加乐社演奏活动。在此期间,香伯的筝艺技能大为提高,特别是何育斋订谱整理的《中州古调》、《汉振皋旧谱》等60余道乐曲反复研习弹奏,颇得汉乐之神韵,终成客家筝派的传人和名家。三四十年代是香伯筝艺日趋成熟的黄金时代,他在广州、汕头等地担任各种文职工作时,仍积极从事筝和汉乐的演奏活动,经常与一些乐社的乐友相聚“和弦索”,潜心钻研客家筝,使古朴清雅的客家筝派特色达到更臻完美的艺术境界。
  新中国的成立,为香伯发挥筝专长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此时正当他步入知天命之龄,筝艺已达炉火纯青境界,著名戏剧大师欧阳予倩(1889-1961)在听了他弹奏的《将军令》后,赞曰“神功至极,匠心独具,堪称岭南一杰”,并推荐他到汉剧团担任专职筝及三弦演奏。
  1956年,香伯随广东省音乐家代表团赴京参加第一届全国音乐周,通过他的筝独奏和传媒介绍,首次将客家筝推向全国,声名大震。不久,他应邀先后到天津音乐会学院及广东音乐专科学校(现星海音乐学院)任教,教授客家筝,成为在高等音乐学府传授客家筝乐的第一人。如今成为我国筝界顶梁柱的史兆元、李婉芬(北京),何宝泉(上海),陈安华、饶新(广东),林坚(广西)等人,都受到过香伯的教诲,将客家筝派名曲传遍四面八方。正当香伯全身地致力于客家筝派的教学和研究时,一场“革命化之命”的浩劫骤然而至,他被打成“反动权威”,遭处理遣返回原籍监督改造。
  在香伯落难返回大埔时,通晓筝艺的家父介愚先生想到我年幼是否从他启蒙学筝,但感到他的好友九香先生乃客家筝派一代宗师,技艺高超,遂命我前往罗府拜香伯为师,以求进一步深造。当我于1971年赴枫朗镇拜见香伯说明求教之意时,他欣然应允接纳我为徒,先是听我弹上几曲,继而手把手地指点。从此,我便经常从家湖寮镇骑自行车到相距30余进而的枫朗镇罗府,苦心修学。我为了更好地向香伯学筝,有时就长住罗府。那时,香伯因“文革”的磨难,常常闷闷不乐,心情忧郁,但一弹起筝来却精神抖擞,对我讲述客家筝的历史由来,分析乐曲内容和弹奏技法。我感到,香伯在“文革”的压力下,惟有弹奏和教我们学习,他才获得些慰藉。每教一曲,他都要示范弹奏多遍,我反复聆听模仿,领司到他的演奏风格淳朴大方,矫健有力,行调流畅,音如珠玉,尤以勾托双指弹弦,快速减字重按之法甚富魅力。香伯在教学上颇有一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归纳起来有五点:
  他教学时,先让学生读谱,背熟了才上筝(即在筝上弹该曲),此其一;他演奏古筝时,中指用力重、大拇指轻、食指再轻,此其二;大拇指、中指一齐弹(好撮),中指重,大拇指稍轻些,此其三;他演奏古筝时,往往低音代高音,或高音替代低音,使乐曲更和谐,此其四;罗先生教学生训练音色时,自己按弦,让学生拨弦,然后又让学生按弦,他自己拨弦,让学生仔细领悟其中奥妙,有时他还用椰胡和着我弹筝伴奏,使我领悟客家音乐的风韵,此其五。在我师人香伯长达六年的学习中,深得恩师真传。不仅学会了客家筝代表作《出水莲》、《蕉窗夜雨》、《百家春》、《怀古》、《薰风曲》、《有缘千里》、《将军令》、《琵琶词》、《寒鸦戏水》等30余首乐曲;而且还教我做人的道理和准则。香伯为人朴素耿直,待人和蔼亲切,诚恳真挚,有时还有几分清高风格,刚正不阿,生活再有困难也从不向人求赐。香伯的这些优良品德,一直是我仿效的楷模和学习的榜样。
  在我追随香伯学筝期间,除家父随时督促外,还有一位长辈经常告诫我要虚心向香伯求教,这就是我远在新加坡的伯父标献先生。那时当我向标献伯父倾述学筝不被有的人理解时,他来信说:“关于你学习古筝之事,我非常赞成,一个人一定要争取上进,古语说‘行行出状元’诚不诬也。如今你有名师指导,更是难得之机会……外界一切毁誉必须置之脑后,要达至‘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之态度;于此你那奏出之古筝才能达到最高之境界‘净’与‘灵’。此点你可请问九香老师是否如此。”正是由于  伯父的提醒,我事事遵长辈之嘱“请问”香伯,以求得到恩师的教诲,增强学会客家筝的信心。
  在回顾香伯培育之恩时,并根据先父蓝介愚先生生前发表的《琴况二十四则警句——古筝家罗九香遗作》(载《中国音乐》  1984年第1期21-22页),结合我近40年来学筝、习筝、研筝的体会及香伯的筝艺特点,将“二十四”字诀整理如上,供大家参考。
一曰: 散和、按和、泛和、复求其和者三,曰:弦与指合,指与音合,音与义合也。
二曰: 在调气、在练指,调气则神静,练指则音静,故急而不乱,多而不繁也。
三曰: 指上之清也。指求其劲,按求其实,则清音出。曲调之清,最忌连连弹去亟亟求完,章句必欲分明也。
四曰: 远以神行,若洞庭之波条缓条速;求之弦中如不足,得之弦外则有余也。
五曰: 融其粗率,振其慵,下指不落时调,不事小巧,有遗世独立之思也。
六曰: 祛邪而存正,黜欲而归雅,余媚而还醇,不着意淡,而淡之妙自臻也。
七曰: 兴到而不自纵,气到而不自豪,情到而不自忧,意到而不自浓也。
八曰: 故当先养其琴度,有一种安闲自如之景象也。
九曰: 雅俗之辨,事在纤微,喜工柔媚则俗语,落指重浊则俗,性好炎闹则俗,指拘局则俗,气质浮燥则俗,有正始风,俗情翻去,致于大雅矣。
十曰: 丽从古淡出,非从妖冶出也。
十一曰: 有金石声,然后可以拟一亮字。故清后取亮,犹水至清者,得日益明也。
十二曰: 清以生亮,亮以生采。若越清亮而采,先后之功舜矣!盖指下之神气,如古玩有宝色。商彝周鼎,自有暗然之光,不可掩抑也。
十三曰: 修指之道,由于严静。一尘不染,一滓一留,止于至洁之地。指既修洁,则取音愈希,意愈希,则意趣愈永。俗修妙音者,先本于指,俗修者,必先本于洁也。
十四曰: 凡弦上取音,惟贵中和。而和之妙用,全滴水温润足之。无毗阴毗阳偏差之失,而后知润之为妙,所以达其中和也。
十五曰: 哈猱之妙,全在圆满。宛转动荡,无滞无碍,不少不多,以至恰好,谓之圆。不独吟猱贵圆。一弹一按,一转一折之间,亦应有圆音在也。
十六曰: 坚之本,全凭筋力。重如山岳,动如风发,清响如击金石,以致用力不觉,则其怪亦不可窥也。
十七曰 声调欲廊然旷选,猱弹之用,必极基其宏大,宏大则音老,音老则入古也。
十八曰 指既缜密,音若茧抽。以指在下之细也。至章名转折时尤不可草草放过。
十九曰 溜者滑也,左指治涩之法也,音有缓急,指俗随应指节,练至坚实,极其灵活,动必神速也。
二十曰 为导滞泛。于从容间,雅中则健。其指:左指靠弦,则音纯而木。故曰:挑必甲尖,弦必悬落。左指不动,则音胶而格。故曰:响如金石,动如获至宝,风发也。
二十一曰 音之取轻,属于幽情,指到音绽,有一节一句之轻,有间杂高下之轻,皆贵于清实中得之也。
二十二曰 音之轻者属于情,重者由乎气,倘指势太猛,则露杀伐之声,如气盈胸臆,则出刚暴之调,当求重低轻出之清,妙在用力不觉也。
二十三曰 未按弦时,当先肃其气,澄其心,缓其度,远其神。从万籁俱寂中冷然音生也。
二十四曰 其音行中正和平者,是为正者,阳春配兰之曲是也。忽然变急,其音以系最精妙者,是为之奇音,雉朝飞,乌夜啼之操是也。有小速,有大速。小速微快,大速贵急,务必急面不乱,依然安闲之景象。总言之:则和静清远,古淡恬逸,雅丽亮采,洁润圆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也。习琴者,细意研究,得其旨趣,操伤之道,思过半矣。
香伯操琴,由于有此“二十四”诀的理论指导,故其音色优美,韵味无穷,百听不厌。
“和”、“静”、“清”实不易,弦与指合,音与义合,更不易,此操琴法不是言传可得到的东西,非得言传身教才能领悟其中奥妙。
香伯操琴,由于有此“二十四”诀的理论指导,故其音色优美,韵味无穷,百听不厌。
“和”、“静”、“清”实不易,弦与指合,音与义合,更不易,此操琴法不是言传可得到的东西,非得言传身教才能领悟其中奥妙。
香伯操琴,由于有此“二十四”诀的理论指导,故其风格独特,耐人寻味。“调气则神静、练指则音静”,“指求其劲”、“按求其实”“下指不落时调”、“祛邪而存已”、“意到而不自浓”,形成这种风格,教学中,无法自传,只能意会,方能得其要领。何谓调气则神情,香伯操琴时,先要作一番调气,调气是用意念,把氧气从鼻梁的顶上方,缓缓用力吸进去,然后用意念把氧气往额上方推进,推到脑尖,由脑尖往下推,推到后脑,到脖子。由脖子再往下堆,到前脑,到丹田,在丹田逗留片刻,才把氮气送往前胸、脖子、后脑、脑尖然后再往下,前额、鼻上方,直呼出去,然后再把氧气吸进来,以此循环呼吸,反复运用几次后,基本上心静下来,然后才开始操琴,仅这一点,我通过亲身体会才能用文字表述出来,其它技法实是难说。又比如说,光是按弦这一招,就得学琴都亲耳听、亲眼见、方能学到。按弦的轻、重、缓、紧,都是靠模仿、领悟得来,“4”“7”的按弦技巧,这两个音是靠按“3”弦得出“4”音,按“6”弦,得出“7”音,按弦力度应多重呢?香伯指出这是没有“斤”“两”可以标明的,只得靠自己看过后,听过后,反复实践领悟才能把按弦的力度准确地运用成功,许多音质、音色表现法,都是靠看、听、细细体会。
香伯的古筝特色不仅音色优美,耐人寻味,格调独特,意境高雅外,香伯弹筝还有一招,就是技艺精良、变化莫测、出神入化,同一首筝曲,每一时期弹奏却不一样,如《蕉窗夜雨》。
香伯言传向教的演奏技艺,我无能力太多的用言语表达出来,谨以此筝艺“二十四”字诀整理稿及我对恩师香伯筝艺特色的论述,作为对客家筝一代宗师的深切怀念。
 
注释:
1、    笔者家父蓝介愚先生(1913-1992)与罗先生是好友,帮我辈尊称九香先生为“香伯”;香伯亲切地直呼我为“阿蓝”或“新德”。
2、    此说参见李德礼撰《第一位在高等学府授权汉乐筝艺的人-罗九香》(载《汉乐研究》1996年第9期第14页)。对香伯开始习筝的另一种说法是:“21岁那年,即1923年,还在家乡‘德广学校’任教的罗九香,常常见到一位背负古筝走街闯巷的盲人先生(名字不详),觉得他演奏的古筝十分动听。罗九香终于拜这位盲人先生为师这就是罗九香学筝的启蒙老师”(见陈安华撰《音乐学府中教授客家筝的第一人》)。
3、  “潮梅乐社”的“潮”指潮洲,“梅”指梅州。由于这两个州界紧密毗邻,梅州是纯客地区,潮州也有许多地方是客家聚居区,都是汉乐的流行地,故以两地州名一起简称。
4、    “和弦索”指民间三五人成十人左右的乐友们一起合乐演出,民间大都是自娱自乐。
 
 

更新日期: 2011/8/15     浏览次数: 1461
字体:[小] [中] [大]
上一篇文章:湘 与 将 军 府 老 丞 相 对 对 子
下一篇文章:客家丧葬礼俗

Copyright © 2024 惠州客家.all rights reserved IE6.0,DPI:1024×768
本站第 7304832 位访客(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