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首 页  客家动态 客家研究 客家人物 客家风情 客家文苑 客家经济 客家县区 客家大观园 客家论坛 牵手客家 联系我们
 
客家会之窗
 
专题介绍
亮丽的风景线:惠州客家民俗风情摄影赛
弘扬客家精神:参观叶挺故居和崇林世居
缘定七夕:万人相亲大会
惠州市政协副主席谢仕强在惠州客家文化论…
济济一堂论客家:惠州市客家文化论坛
惠州市客家文化系列活动开幕式晚会主持词
编者的话
领导关怀
惠州市客家文化系列活动工作方案
当前位置:惠州客家 > 客家大观园
客家大观园
孙中山先生早期革命活动与客家情缘
□     林奕麟
 
  客家人有着很强的宗族观念,尽管背井离乡,辗转迁徒,但始终不忘其姓氏宗族。正如有些学者所说:“客家人在迁移和定居后,为获得生存空间,必须增强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内聚力、而形成敬祖敬宗的共同心理。”到了晚清时期,客家人的宗族观念有了进一步的变化,一种超出宗族观念的,较高层次的团体精神,在客家人中间逐渐扩展开来。这主要表现在客家人中间出现许多非一族一姓的民间组织。国内以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而且在东南亚各国的客家人中间也很盛行,其中有许多以会馆形式出现的。总之,晚清时期,这种客家人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再是为客家人自身的发展了。例如:孙中山先生成立的同盟会,许多原客家人的民间组织领袖都有归入其中,这对后来的辛亥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
  孙中山先生在早年一直寻求一条救国之路。据孙中山先生自己说:“乙酉以后,余所持革命主义,能相喻者,不过亲友数人而已。士大夫方醉心功名利禄,唯所称下流社会,仅有三合会之组织,寓反清复明之思想于其中,故余先从联络会党入手。”因此,孙中山先生早期的革命工作是借助会党的力量而发展自己的组织。但是,当时不少民间组织成份复杂,思想混乱,虽然具有反清思想的一面,但缺乏民主革命思想,不经过改造是不能成为革命的中坚力量,于是孙中山先生从团结改造入手,做争取民间组织的工作。
  光绪二十年(1894年)11月,孙中山先生在擅香山创建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并确立开展以推翻清朝政府为目标的革命活动。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8月,孙中山先生人倡导之下以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组织为基干,成立了中国同盟会组织。据中国同盟人的会员籍贯有:(以原名册顺序):安徽、贵州、浙江、陕西、河南、广西、江苏、云南、福建、直隶、广东、山西、四川等地。而参加人数较多的4个省份是:湖南158人、广东130人、四川157人、湖北124人。兴中会和同盟会组织的建立,标志着民间组织发展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兴中会和同盟会成立以后,不少客家人及其组织加入其中。孙中山先生是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人。为客家后裔,这对客人和广东人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兴中会的领袖和骨干几乎都是广东人。而且其中有不少是客家人。
  自兴中会成立以后,至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这十几年当中,广东发生了旨在推翻清朝专制统治的武装起义有七次之多。这七次起义是:乙未年(1895年)广州之役、庚子年(1900)惠州之役、癸卯年(1903年)广州之役、丁末年(1907)潮州黄冈之役和惠州七女湖之役、庚戊年(1910)广州新军之役、辛亥年(1911年)广州黄花冈之役。值得注意的是:起义地点的选择,基本上是以客家人居地为主。七次起义之中,孙中山先生策划了六次。其中起义地点4次在广州,另外2次在惠州,一次在潮州。
  清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主要集中城市,尤其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广东资本主义性质的商品经济有比较迅速的发展”广州又是广东首屈一指的中心城市,因此,孙中山先生所说的“为战略站人力争”,也是有着政治和经济原因的。诚然,这也包含着支持孙中山先生的民族资本阶级的力量。乙末年广州之役前,孙中山先生就提出“袭取广州以为根据地”的主张。此役失败后,他又指示革命党人,“相率潜入内地,收揽所在之英雄先据一、二省为根本、以为割据之势、而张势威于四方、奠定大局”。这个根据之地选择在最南部省份,“攻取粤挂滇三省为革命根据地”,其中尤以“广东为最善”。孙中山先生在与宫崎寅藏的笔谈中说:“在广地,一月之内必可集山林剽悍之徒三四十万”。可见他在广东是有广泛的社会基础的。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的胡汉民曾说过:“先生(孙中山)自以为医,于省澳之间,已于能惠恤贫人苦力称”。即日:“革命为除大多数人之痛苦”。孙中山先生家乡,“惠恤贫人苦力”结交“下流社会”。可见他的着眼点是广泛的。孙中山先生也很关注广东商人的情况,看到清政府的苛敛造成“商贾之怨毒、诚不能以此终古也。”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时的资金,许多都是从广东商人和广东籍华商中募集的。因此选择广州起义是有着充分理由的。4次的广州起义,天经地义。惠州是客家人居地,潮州也有不少客家人。孙中山先生十分熟悉广东故乡的情况,选择惠潮作为起义地点,并非是盲目之举,而是利用客家人的力量。联系这6次起义和兴中会会员谢绩泰策划的洪全福广州之役,参加者有不少客家人就不难理解了。例如:“庚戊的广东新军起义,其中主要领导者:姚雨平,张  村、林  震、刘 灏、罗炽杨、张我权、李济民等都是嘉应州(梅州)所属州县的客家人。何子衡、马雄韬、江锦芳、邓、邓拨、邓挺、邓铿等均为惠州的客家人。广州黄花岗起义牺牲的烈士,“其中有34名是客家人。”有关客家人在黄花岗起义中的作用,徐辉琪先生曾撰《客家志士与黄花岗起义》一文,对此问题论述颇详。总之,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动中与客家人和客家组织有着密切的关系。
 
注:
  ⑴韩志远《客家与晚清民间结社》。
  ⑵孙中山《中国革命中》,《孙中山全集》,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7卷63页。
  ⑶据《中国同盟会成立初》(乙已、丙午两年)之会员名册统计,见《辛亥革命史料选辑》。
  ⑷《孙中山与中国革命的起源》第47页。
  ⑸《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与清末民初的广东》第224页。
  ⑹穆潜:《辛亥革命前后回忆片断》,见《辛亥革命回忆录》第70—71页。
  ⑺宫崎寅藏《三十三年落花梦》上海出版社1925年版第55页。
  ⑻冯自由《革命逸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第5集188页。
  ⑼宫崎寅藏《三十三落花梦》。
  ⑽孙中山《与宫崎寅藏等笔谈》,《孙中山全集》第一卷183—184页。
  ⑾胡汉民《中国革命史》,《孙中山全集》第7卷63页。
  ⑿《孙中山选集》,上卷,第13页。
  ⒀仇汇编《广东新军庚戍起义资料汇编》,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⒁日本外务省情报部:《广东客家民族研究》,转引自程志远编《客家流源与分布》。
  ⒂见《佗城开基客安家》第333页。
更新日期: 2011/8/15     浏览次数: 1198
字体:[小] [中] [大]
上一篇文章:湘 与 将 军 府 老 丞 相 对 对 子
下一篇文章:叶剑英纪念园

Copyright © 2024 惠州客家.all rights reserved IE6.0,DPI:1024×768
本站第 7307144 位访客(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