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首 页  客家动态 客家研究 客家人物 客家风情 客家文苑 客家经济 客家县区 客家大观园 客家论坛 牵手客家 联系我们
 
客家会之窗
 
专题介绍
亮丽的风景线:惠州客家民俗风情摄影赛
弘扬客家精神:参观叶挺故居和崇林世居
缘定七夕:万人相亲大会
惠州市政协副主席谢仕强在惠州客家文化论…
济济一堂论客家:惠州市客家文化论坛
惠州市客家文化系列活动开幕式晚会主持词
编者的话
领导关怀
惠州市客家文化系列活动工作方案
当前位置:惠州客家 > 客家县区
客家县区
承传客家历史文化的秋长镇

□ 叶伟生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秋长镇是南海大亚湾畔的一个边陲小镇,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杰出的军事家叶挺将军的故乡。面积145平方公里,总人口有6.5万人,有12个村和一个居委会。全镇有50多姓氏,其中上千人的姓氏有叶、李、赖、曾、吴等,均是汉族客家人,现任镇长为叶茂庭。
  秋长镇的祖祖辈辈在这块土地上下班繁衍生息,继承客家祖先的乡土文化及其他各种文化。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又不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文化。如:建筑文化、华侨文化、宗教文化、庙堂文化、红色文化等,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就这些文化作概括的介绍。

建筑文化


  铁门扇村黄竹沥石狗屋是乡土建筑文化的典型代表。创建者叶维新,他以独特的乡土建筑文化构思,创造性地以风水学、声学、天文学、人文为一体创建了马蹄形的客家围陇屋。如:“笃庆堂”是一座结构完整且宏大,整体布局呈大椭圆形。前半部是半圆形池塘,后半部为半月形加包心的房舍。中间包心有三进,前为鼓手亭,鼓手亭与中厅之间是天井,两旁有南北厅,中厅用屏风板与上厅相隔,上厅为祠堂。中厅与上厅间有一天井,两天井用以阳光普照,阳气畅通。前坐房舍开有3个大门,大门进去有一长天街,两旁为横屋房舍与后半月形房舍相接。形成马蹄形的外框。两边横屋子与包心之间为天街。上厅背与后半部之间有空坪,当地人叫花头顶,风水学叫龙胎。龙胎与两边天街相接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马蹄形,所以它称之为马蹄形的围屋。此围屋的创建者叶维是一位饱学之士。他用声学原理,在大门与池塘之间建一禾坪,从大门至池塘间,禾坪能产生回音效果,越靠近池塘,回音越佳。他们这种特别的构思设计,好让他的子孙走出大门声音宏亮,脚踏四方,方方吉利,理直气壮地创造美好的前程。

华侨文化


  华侨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秋长华侨遍于七大洲,计有几万人之多,这些华侨大概分4个历史时期,离乡别井到海外谋生。较早的是道光年代(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这一时期,英帝国主义大量向中国输入鸦片,秋长、淡水是大亚湾的边陲小镇,受鸦片毒害是首当其中。从这时候起,秋长人民身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和剥削,民不聊生,相当一部分农民被“卖猪仔”,离乡别井飘洋过海到海外谋生。
  第二次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英、美、法联合侵略中国再加上殖民主义者不断向中国劳务招工。此时期以叶亚来为代表的又以“卖猪仔”的形式前往南洋谋生。这些人民饱受风霜之苦,受压迫和剥削过着奴隶般的生活。
  第三次是清末。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活动,号召人民暴动,推翻满清王朝。在淡水秋长一带的邓仲远、叶伯质为首领的红头军在淡水暴动,还有七女湖起义等多次农民起义。失败后,广大的农民遭通缉和捕杀,因此有不少农民逃离家乡去海外谋生。
  第四次是大革命时期(1923-1927)。在这一时期是以叶文匡、叶锡康领导的秋溪农民运动,当时蒋介有利于发动了4.12的反革命政变,广大农民自卫军和共产党员又惨遭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杀害和追捕,又一次迫使广大农民逃离家乡前往海外谋生。
在这四次的大逃亡中,秋长计有数万人漂泊在海外谋生,这些侨民饱受风雨沧桑,受尽压迫和剥削,但毕侨赤子之心是永远不会忘记唐山大陆。他们含辛苦茹苦地积赚钱财,特别是吉隆坡王、华人领袖叶亚来,他光复吉隆坡后,尽力帮僵和无私援助侨胞参加吉隆坡建设,开矿山,开巴山种植橡胶。不少侨胞发家致富不忘桑梓,他们为祖国争光,把积蓄的钱财,回家乡置田造屋。从同治到光绪年代中,华侨回故里建造大小不一的中西合璧的四阁楼围陇屋计有80多幢。这些阁楼围屋,大多数建在山清水秀依山傍水的翠竹林中,周田村和洪山村的就有几十幢。这些阁楼建筑群在肃静的山林中组成了美景如画的田园山庄。当你走进这山清奇秀的田园山庄时,令你心旷神怡,赞不绝口!妙哉!妙哉!
  在这些奇特的四阁围陇屋中,其中有会龙楼和碧艳楼是这几十幢阁楼的佼佼者,均已申请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碧艳楼是叶亚来故居,门楼上“碧艳楼”3个字石匾嵌镶在大门上,非常显眼夺目,更为珍贵的“碧艳楼”3个字是江逢辰的手笔题刻。江逢辰是惠州人,光绪十八年(1892)年壬辰科会试中进士,钦点主事户部山西司主事(四品官)。他生性致孝名扬惠州,人称“江孝子”。他博学多才,有“才子”之称,曾任翰林院编修,惠州丰湖书院山长梁鼎芬亲书“行尽江山见此才”赠之。
碧艳楼是由华人领袖吉隆坡坡王叶亚来捐资由其在家侄子们筹建,于光绪十八年(1889)建成。建好后,由叶亚来的曾祖父兄弟四人的后裔均分四个阁楼搭配分居而住。
  碧艳楼雄踞“猛虎下山”的山林之中,左边有一条清龙山溪环绕而过,前面又有一条玉带溪水,上有马鞍台托形成一块文武双全,财丁两旺的风水宝地。碧艳楼整体平面为长方形,长41.2米,宽36.5米,建筑面积为1970平方米,建筑四周为两层半高,厚80厘米土墙围合,土墙上既有两层枪眼起到瞭望和防御作用。平面中轴对称,三进厅堂,内部成房舍院落式布局,每套房舍中都留有天井,使阳光普照光线充足,空气清新,厅堂梁柱斗拱体现出前辈建筑的高超艺术,各种木雕和壁画非常鲜艳夺目,体现出前人的高超的艺术水平,看后令人赞不绝口,整个厅堂的房舍的布局是一座典型的客家民居阁楼围屋。
  秋长有数十幢阁楼围屋子,它既具有传统的客家风貌又具有华侨在外熏陶中的西洋风味,体现了他们不忘桑梓,不忘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

宗教文化


  秋长的宗教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几千年来不管是统治阶级或贫民百姓,他们都代表着各自不同的利益利用宗教、宗祠、庙堂各路神仙的法力去为他们的目的服务,但在广大乡村的百姓、信教、祭祀宗祠或奉神拜佛,目的就是保佑时日好,风调雨顺,保佑合家平安,过上好日子。
  秋长的宗祠,大部分都是本家族集居,把祖宗祠堂建在围屋内,大姓氏家族有的有三进或五进,在包心中分鼓手亭、中厅、上厅、上厅后墙正中筑有龛堂,龛堂上安放本家族神祖牌,有总祠和各房分祠。每逢过年或端午节、冬至节,各家各户都用三牲前往祠堂祭拜祖宗,特别是过节,从年三十至初二这3天从早上8时起,掌祠人击彭为信号。第一次击鼓是敬告各家各户把祭祀礼品准备好;第二次击鼓,各家各户带上三牲至祠堂集中。首先掌祠人把屏风门打开,中厅摆好八仙桌,各家各户把三牲放在八仙桌上,各户主都是把家中****的鸡杀来,并煮熟,穿上新衣带上小孩;第三次击鼓,祭祀开始,正规的有喊祭人,大家都听从喊祭进行三跪九叩,烧香点烛,排场热闹非凡,然后又到外面祭拜伯公,保佑族人老少平安,风调雨顺,过上好时年。保佑小孩乖乖庄庄,保佑青年人脚踏四方,方方吉利,贵人扶持,财源广进。祭拜祖坟时,有春祭和秋祭,客家人大部分都是秋祭。叶氏家族不管是祭拜宗祠或祭拜祖坟都非常隆重和诚心。他们这种风俗代代相传,至今他们都未失传。远的上至世界叶氏始祖,他们不定期的派出代表前去河南省叶县祭拜沈绪梁叶公;近的就是兴宁翠云公。翠云公宗祠已多年失修,破烂不堪。今年沙坑叶氏宗亲会以叶建提为首,发动本族宗亲捐款30多万元人民币,对翠云公祖祠堂进行全面大整修。于2005年5月1日,进行修祠竣工“转火”典礼。沙坑叶氏宗亲有200多人,几部汽车前往兴宁合水镇溪唇参加“转火”祭祖典礼,并邀请了世界“叶氏联谊会”会长叶柏球先生一起参加了典礼仪式。祭祖仪式庄严肃穆,显得非常隆重热闹非凡。当地镇政府都非常重视和支持,派领导参加。当今我们生活好了,教育后代不要忘宗失祖,弘扬祖德精神,发奋图强,创家立业。

庙堂文化


  秋长在历朝历代的封建社会中,祭祖和求神拜佛,是百姓精神生活中的主要内容。封建统治阶级为巩固其统治地位,利用封建迷信、宗教来迷惑贫民百姓,好为其服务。而贫民百姓,求神拜佛是想各路神仙保佑,风调雨顺,有个好时年,家中合家平安,过上好日子,因此贫民百姓凭着朴素的感情,捐钱建寺庙。在秋长境内现在仍保持完好的寺庙有:周田村的二圣宫、象岭的观音庙、牛郎经的谭公爷,白石洞的洪圣宫(大王伯公),公王顶的观音庙,其中历史悠久的有周田的二圣宫、童子坑的观音庙,象岭的观音庙,这三座庙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间传说。
  周田的二圣宫,实质是关帝庙。关帝即后汉主(三国)刘备的一员大将,桃园三结义中的关云长即关羽。他武功超群,他为救汉主刘备过五关斩六将,是英名的赫赫的猛将。他对刘备赤胆忠心,以诚相报,他既有上报国家的忠义,又有下安庶民的仁义,还有济困扶危的侠义和同生共死的情义。所以这位“绝义”之士成为一位神通广大的神明。正因为这位集忠义于一身的关羽对臣民有着物殊的教化意义,因此越来越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推崇,明神宗加封关羽为“协天护国忠义帝”和“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把关羽吹捧得神乎其神,使他成为一位万能的神明。
  相传在南明时期,唐王朱津粤由大学士苏观生拥立绍武为帝(1647)年,被明朝降将李成栋追赶得土崩瓦解,大概有三千多人马,南明军队逃到淡水沙坑一带,分驻在下坑、象山和周田。下坑(红花寨)为前营,象山(石章寨)为中军,周田为大本营。明军将领黄东在此整顿人马安营扎寨与清军决一死战。他从军事上布防得体,他为了稳定军心,增强斗志,他以关羽的报国忠义精神拥我明主,所以他在周田盖起了一座关帝庙,用关帝的同生死共患难的情义号召士兵团结一致把反清复明进行到底,同时他在象山麓下盖了一座观音庙,在童子坑观音洞盖了一座观音庙。用观音神明保佑官兵身强体壮,精神振奋,从而提高战斗力,所以周田的二圣宫、童子坑和象岭的观音庙是在这一时期建造起来的。自这批明军被打败以后,这三座庙由当地人民自觉地保护起来,并香火不断,年复一年,代代相传。象岭的观音庙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行了一次大修整。当时铁门扇国用公还捐献一块大石板做的神台,神台刻有乾隆二十五年臣民叶国用,此台现仍保持完好。到了光绪十七年淡水货店商行及士绅捐款又进行了一次休整,捐资刻石芳名现仍完好。庙堂文化在广大农村的人民心中是根深帝固的,是人们精神生活中的一部分。有关这3座庙堂的传说故事和庙会盛况,另有专题叙述。
  秋长的乡土文化和市井文化是客家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综合史,它来自于人民又服务于人民。我们挖掘宣传、保护承传,目的是使中华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是革命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人民群众革命行动的创举,是推翻旧的世界,创立一个新世界,她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前仆后继永举革命红旗奋勇前进。
  秋长人民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铁门扇的叶菁榴、吓菁我兄弟2人在象山挺秀书院读书时,就胸怀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从而弃学从军,参加了关天培指挥的虎门保卫战。但他们又在战斗中提高了思想觉悟,又认清了道光皇帝朝廷腐败无能。从而他们又进一步认识到洪秀全领导农民起义是一个革命行动的创举,是推翻腐朽无能的统治阶级进行的一个革命行动,因此他们弃清军,搞回几门火炮,在家乡组织民团进行操练。一方面等待时机与洪秀全在民军配合作战,另方面防御外来侵犯势力。在他们兄弟2人的影响之下,他们的后代走上从军的道路,有他们的侄子叶任才,也是在挺秀书院苦读《四书》、《五经》,不久他亦弃学从军,参加了赴台湾平复三蕃的战斗。由于他屡立战功,在军队中一级一级的晋升,最后晋升为中军府到明远将军。随着社会的变革,历史向前发展,秋长的革命风暴始终没有停熄,红色的革命火种在燃烧。到了清末,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在传播,革命的星火在点燃,中国的热血青年接受了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周田籍叶匡在日本留学中于1905年参观者加了中国同盟会,1907年孙中山领导的惠州七女湖起义,叶匡在秋长沙坑组织农民攻打新圩、淡水、永湖清军,有力地配合邓子俞领导的七汝湖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这人民革命之火在蔓延,在燃烧。到了1911年4月,邓仲元在淡水起义,沙坑会龙楼人叶柏质组织了几百人的农军并任农军司令,参加了邓仲元领导的淡水起义,而后参加了攻打惠州战役。1911年农历九月十九日光复了惠州城,归善县改为惠阳县。
  辛刻革命胜利后。袁世凯篡夺了革命胜利果实,在北京就任大总统,不久他恢复帝制激光器起了全国人民的反对。孙中山再次举起讨袁革命旗帜,并任命叶匡为广东东江讨袁军参谋长,又一次组织秋长沙坑人民进行讨伐袁世凯活动。到了1916年广东提督龙济光部盘据东江淡水一带,此时叶匡再次组织秋长沙坑民军,在菜溪子山杀鸡祭旗,带领农军首压新圩,次日激战淡水三天三夜,由于敌众我寡,最后失败,叶匡避于香港,由于连年征战,身心憔悴,一病不起,一代天骄竟逝于香港,时年29岁。
1924年春,留学日本的共产党叶文匡受广东区委派到秋长沙坑一带进行发动农民运动和开展党的发展工作,以他们母校挺秀书院为据点,以教员身份作掩护,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秋长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并以1924秋在挺秀书院成立了第一个党支部。于1926年春,又成立了象山特别支部,他担任特别支部书记。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4.12反革命政变后,反革命阴云密罩着秋长上空。叶文匡在白色恐怖中,以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慨,坚持领导党员和农民自卫队员进行秘密活动。在带领家军攻打大山下反动地主武装时,不幸牺牲,时年才29岁。叶文匡短暂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是秋长人民的好儿女。大革命失败后,秋长人民的好儿女叶锡康、叶佩青、叶奋生等同志继续领导秋长人民进行秘密的革命活动。在抗日战争中又是秋长人民的好儿女。叶峰同志受香港工委的指派,回到秋溪开展恢复党的组织工作。他找到了大革命时期的老党员,周田的的叶文华,茶园的叶汉生、牛郎楼的叶润明,滩头村的林卫存,从此以后这批革命的火种,共产党的种苗,在秋溪中心支部的领导下,又一次领导秋长人民举起革命旗帜,开展坚忍不拔的八年抗战。在八年抗战中,秋长人民送出优秀的儿女参加了东江抗日战争献出青春年华,为革命事业而光荣牺牲。
  抗日战争胜利后,又有不少革命战士响应中央指令,北撤开赴山东烟台,参加伟大的解放战争。在解放战争中,秋长儿女又向应党的号召,参加了重组武装的惠东宝护乡团,进行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又有许多英雄儿女在解放战争中献出宝贵的生命。秋长人民的优秀儿女用鲜血写出一首首赞歌,是他们高举革命红旗,前仆后继,勇往直前,迎来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得,是这些英雄儿女用热血染红了大地,使革命的红旗、红色的文化谱写出新的篇章,永铭青史,流芳万古。

今日的秋长

  秋长历史悠久,各姓氏家族源远流长,是他们的称祖历经风雨沧桑,一代又一代地开拓秋长这块热土,是他们的前辈千百个英雄儿女用鲜血染红了秋长大地,换取了今天美好河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秋长人民历经了大革命(1923-1927年)、土地革命(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和解放战争(1946-1949年)。在这四大革命战争中,秋长人民的优秀儿女,始终高举革命红旗,前仆后继誓将革命进行到底,是这些英雄感动了上帝,换来了今天江山如此多娇,解放后,在共产党和各级政府的领导下,秋长人民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使秋长日新月异地谱写了新篇章。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秋长镇党委和镇政府的领导下,秋长人民又以新的姿态建设美景如画的新秋长。他们招商引资、办厂400多家,为秋长的经济繁荣增添了光彩,秋长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作出了新的贡献,因此100%的人民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90%的农民迁出了祖居屋,在城镇或在风景奇秀的竹林中盖起了一幢幢小洋楼,老人高兴得合不上嘴,小孩在舒适的床上活泼地做着美梦。你要问老人这好景怎么来的,老人会摇着大莆扇伸出大拇指说:“还是邓小平的开放改革好呗”今天的秋长,风华正茂,镇党委和政府继续抓好招商引资办厂和其他工作外,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宣传部正式把叶挺将军的故乡秋长镇作为红色旅游区,同时还把叶挺故居扩建为叶挺公园、叶挺纪念馆、叶挺故居、腾云学堂、育英楼等为一体,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和华侨史教育基地、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秋长人杰地灵,山川奇秀,有不少名胜古迹和革命旧址,它为今日秋长添辉增彩,为创建珠三角卫城镇打下良好基础。

更新日期: 2011/8/11     浏览次数: 2268
字体:[小] [中] [大]
上一篇文章:秋水长烟处 疑是故人来
下一篇文章:红色村都——周田

Copyright © 2024 惠州客家.all rights reserved IE6.0,DPI:1024×768
本站第 7303112 位访客(2008-04)